武朝的科考是要选科的。
不是现代那种选科目一科目二,也不是高二分班那样,纠结物化生还是政史地。
而是要选门类。
这门类一选,决定的是你这一辈子入哪条道,走哪种仕途。
比方说,选“明经科”的,多是家世清贫但读书扎实的寒士子弟。
目标是求个进身之阶,日后做个地方推官、县丞、教授、郎中之类,稳稳当当混一辈子。
而选“进士科”的,就属于野心家了。
那是走中央政务主道的捷径。
考得好,那就是翰林出身、帝王近臣、入阁拜相的基础。
考得差,也能混个主事、郎中,一路爬上去。
至于再细一点,还有“策论”、“帖经”、“律学”、“杂文”数门。
再加上武科、阴阳、书算、医道、天文、舆地诸杂科。
不同选择,生涯分道扬镳。
所以到了选科这一步,其实已经是一次职业生涯规划了。
“……我爹的意思是,想让我报律学科。”
律学科也就是明法科。
负责吏治司法、典章律令一类的。
马彼德面如苦瓜,一边啃着半截黄瓜一边絮絮叨叨,“我爹问了好多文臣啊,御史什么的,都说建议我报律学科,稳。御史台、刑部、都察院,哪哪都能用得上。再不济,也能去地方做个法曹参军、理刑知事,干净清爽、不容易犯错。”
“这不挺好吗?”
李北玄看着他,“你本来就不是念书的料,考律学至少题目还少一点。你去考策论,那得写三万字夸皇帝圣明,你能写得出?”
马彼德哭丧着脸,“可是律学科我也不会啊,我连卷宗都看不懂!”
“卷宗都看不懂?”李北玄直接惊了。
毕竟马彼德他爹可是锦衣卫镇抚使,那是那是天下第一酷吏衙门的头儿!
是整天跟卷宗、口供、罪状、案牍为伍的职业老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