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人看翡翠“重色不重种”,只看重翡翠绿不绿,对于种水的要求反倒不是很高。
这样一来自己就能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入大量的高种水货品。
尤其是那些高品质的紫翡,更是几乎“白菜价”。
然后自己再宣扬种水的价值,把它炒上去,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如今云南同缅甸都不在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翡翠的价格肯定不菲。
到时候这帮人看到了翡翠的价值,还怕他们不掏银子?
很快李献忠就找到了朱纯臣,在马尼拉握有数个金矿股份,并买下了大量庄园的朱纯臣可谓是吃到了海外殖民的第一波福利。
听说李献忠又有了新的生财之道,自然是高兴坏了。
如今的朱纯臣可不简单,他身后跟着一大批京师的勋贵以及北方的富商。
那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团队,这影响力堪比当年的李献忠,已经成为了华夏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手中的聚宝斋可是京师最有名的珠宝店,当初凭借着李献忠给他东珠一炮而红,如今早就开到了全国各地。
李献忠先是高调的将一批翡翠赐给自己的后妃,以及一些功臣。
这些晶莹剔透的翡翠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无论是女子的手镯,还是那些精雕细琢的翡翠玉牌,都让那些受赏的人爱不释手,不断的佩戴显摆!
在朱纯臣的运作之下,翡翠逐渐流行起来,价格也是一路走高。
京师的天上人间居然有人花费2万两白银拍下了一个帝王绿的手镯,只为博红颜一笑!
手镯一下子开始流行了起来。
京师的贵妇们都以得到一个上好的翡翠镯子为荣,一时间翡翠手镯成为了女子出嫁的标准配置。
而士大夫们也开始佩戴上好的翡翠玉牌和扳指,以及给家中的孩童们配得一些翡翠的佛像,小配饰。
毕竟翡翠的品质分很多级别。
颜色除了传统的帝王绿,阳绿外,苹果绿,晴水绿外,紫翡、黄翡、红翡这些也逐渐被人们接受。
而且人们在注重颜色的同时也开始看重其种水。
种水除了最上等的玻璃种翡翠,还有冰种,糯冰,豆种,油青等等。
短短几个月内华夏就开始刮起了一股翡翠热。
从几十文一个的豆种,到上万两的帝王绿可谓是覆盖了所有的阶层。
不过问题来了,早先那些云南以及商人土司手中囤积的翡翠早就被全部收购了;从缅甸进货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一路上危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