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听闻前朝给辽东郡王请封亲王了,这件事陛下怎么看?”
朱由崧并不知道张嫣已经是李献忠的相好,毕竟太后也是皇家人。
他说道:“此事朕也十分为难,给李献忠加封亲王,朕没有意见。但是内阁要同时赐封辽东,并且封其为摄政王,朕不敢苟同!”
张嫣说道:“本来朝堂之事,哀家一个妇道人家不该过问的。”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哀家是怕陛下犯糊涂!”
“我且问你,陛下眼里这辽东是李献忠的,还是陛下的;辽东的文武是听陛下的还是听李献忠的?”
张嫣的问题十分尖锐,朱由崧说道:“尽管朕不愿意承认,但这辽东早就是李献忠的了,辽东根本就不会听朕的!”
张嫣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其实陛下心里很清楚,辽东封与不封都是李献忠的。既然如此陛下将原本就是李献忠的东西赐给李献忠又有何损失?”
“至于摄政王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没有这个‘摄政王’的名头,满朝文武都是听李献忠的。”
“如果李献忠愿意接受辽东的封地,安心做一个摄政王,陛下应该感到庆幸才是!”
说完这些张嫣就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崧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担心的无非是李献忠得到了这些后会进一步得寸进尺,篡夺大明的江山。
可他忽视了一点,这些东西并不是他能够决定的,而是李献忠自己决定的。
如果自己不给李献忠这些待遇,恐怕满朝文武都不会善罢甘休。
反倒变成了自己对李献忠刻薄寡恩,给了他一个罢黜自己的借口。
李献忠是霍光还是王莽,他不清楚;可是他不能把李献忠逼成董卓啊!
想清楚了这些后,朱由崧也就释然了。
弘光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朱由崧下旨册封辽东郡王李献忠为辽王,封地辽东;并任命李献忠为摄政王,总理军政大权,加赐九锡!
黄道周在听闻这道圣旨后,几乎气得吐血,大骂李献忠是乱臣贼子,然后便告假了!
而其他大臣则是弹冠相庆,如今王爷距离九五至尊也就一步之遥了。
等到王爷凯旋回京后,他们就可以再接再厉,让朱由崧禅位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李献忠本人拒绝了这个册封。
一般皇帝册封大臣如此重大的官职时,他们都会象征性的推辞一下,这也是惯例!
众人也没太当回事,毕竟这套流程大家都懂。
不过李献忠拒绝的理由却十分耐人寻味。
首先他拒绝了封地。
如今天下的藩王纷纷退回了庄田,每人只保留了1万亩,他却得封整个辽东。
这么做很明显是违背了“弘光新政”不得兼并土地的宗旨,他不接受实封。
他这么做也是告诉所有人以后大明不会有实封了。
这一举动着实是让人看不懂。
李献忠拒绝列土封王,难道他真想做大明的忠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