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状元被人调换了。
而且进行调换的不是别人正是万历皇帝本人。
万历三十八年的状元韩敬原本在会试时就应该落榜的,但他买通了阅卷官汤宾尹,硬是将自己的试卷变成了会试第一。
然后在殿试之中,韩敬名列第三。
但是汤宾尹牵线搭桥,让韩敬捐献4万两银子入万历的内帑,供其花销。
最终万历皇帝居然为了4万两银子,就将韩敬同钱谦益两人的名次调换。
这件事在三年后被人举报,并最终查实,但是钱谦益的状元却永远回不来了。
天启元年,钱谦益担任浙江的主考官,又因为发生科场舞弊受到牵连。
天启四年好不容易重新出山,又因为东林党魁的身份,遭到了魏忠贤同崔呈秀的打击,被革职!
崇祯元年时复出担任礼部右侍郎,本来入阁的呼声最高,但是受到周延儒同温体仁二人的联手打压,加上崇祯皇帝性格多疑,最终没有入阁。
温体仁成为首辅后又指使人诬告钱谦益贪赃不法,虽然有巡抚张国维、巡按路振飞上书为其鸣冤,但依旧被革职还乡。
可以说这次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已经是钱谦益有史以来担任的最高官职了。
钱谦益无论是才学名气都比冯铨要大的多,但比他晚六年中进士的冯铨却已经是两次入内阁了。钱谦益的仕途则是各种不顺,并且大多都与他的能力,操守无关,仅仅只是时运不济,或者受到牵连、被人陷害。
要拿捏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轻松了,因为李献忠知道他最渴望得到什么。
钱谦益很快就说道:“启禀王爷,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取缔了复社,并将其主要成员抓捕归案了!”
“这是南京六部以及留守官员的联名上书,我等愿意奉弘光陛下为正朔!”
李献忠说道:“看来南京官员的办事效率很高,本王非常满意!”
“不过弘光陛下原本就是正朔,本王只不过是奉万历爷的遗诏拨乱反正罢了!”
说实话,由于被万历夺走了状元,钱谦益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嫉恨的。
而且皇长子朱常洛继位是大明祖制,即便万历的遗诏是真的,天下的文官也是不认的。
李献忠不过是凭借武力强迫他们承认而已!
见钱谦益没有接话,李献忠接着说道:“本王一直觉得应当有错必究,就像万历三十八年的科场舞弊案,既然已经查明,那么就应当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钱谦益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献忠的意思难道是要修改那科的名次?
李献忠说道:“当初的状元韩敬通过贿赂等手段蒙蔽圣听,自然应当革去名号。”
“弘光陛下圣明,说钱尚书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应当恢复名誉。故而陛下会下旨,将当年的舞弊案昭告天下,并恢复钱尚书万历三十八年的一甲头名进士,也就是‘状元’的称号。”
听到李献忠的话后,钱谦益已经是热泪盈眶了。
尽管他心中十分不平,可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翻案。
他跪在地上说道:“微臣,叩谢陛下以及王爷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