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圣旨钦点,江安县第一绣娘这事儿一传开,不少人开始相信起,之前所怀疑的,做绣娘可以赚到钱这事儿。
有人便主动想上门来,问她收不收徒,她们也想跟着学绣活。
姜安宁从前虽然想过办个学堂,专门教那些女孩子们,学习苏绣,往后有个能傍身赚钱的本事儿,就算是在婆家过不下去了、受欺负了,兜里头有钱,手上有本事儿,也能有个离开的底气。
但因为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她也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和精力,再去操持这件事儿。
索性也就搁置了。
后来有这么些人找上门来,她才又重新生了心思。
经过重重筛选、考察,最终留下来的,总共有七个姑娘。
姜安宁便把绣帕子这事儿,交给了她们去做。
连带着绣坊从前就雇着的几个绣娘一起。
一千条绣帕,倒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姜安宁出手也大方,每条绣帕,给的价格不低。
日子眼瞧着有了奔头儿,那些个绣娘做起活来,也更加的有劲头儿,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似的。
效率上,也开始更上一层楼。
只不少人,呜呼哀哉的,怨怪姜安宁不肯再多收些人,让他们家里的婆娘,没办法跟着一起赚钱回来,给他们买酒喝。
姜安宁懒得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将启程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五之后。
她打算回村去,跟方婶子还有隋然她们,过个中秋节再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去,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再相见。
姜安宁打算在村里多待几天。
如今隋然两口子的日子,倒也是越过越好了。
两人与家里头断了亲,咬牙在村里,买了一块宅基地,打算年底时候,起新房子。
隋然如今有了身孕,快五个月了。
生产的时候,正好是在冬天。
用隋然的话说,趁着猫冬的时候,把月子做了,倒还轻松些,也能多休息段时间,好好的养养身体。
没想到,在姜安宁打算回村时,村里却出了事情。
“……去年的时候,村里人就已经十分眼红,咱们卖蚕茧的生意了。”
“好几次过来旁敲侧击,想要打听这东西怎么养,又要怎么卖出去。”
“都被咱们给打发走了。”
“后来了那个什么族长,还过来,想要花钱请桑南山他们兄弟二人,过去帮他们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