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另外还置办了不少经典书籍,学堂里的学生每个人都能借阅。
这年代,读书是很费钱的事。
光是束脩的费用一般的家庭就交不起。
不管是笔墨纸砚还是书本,都价格昂贵。
所以寒门难出贵子。
家庭条件不好的,连读书的机会都没,咋可能出人头地,成为贵子。
顾清芸做的事,让村子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了读书的机会,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
等家里的孩子哪一日真的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加倍报答顾清芸。
对顾清芸而言,做这些也不全然是为了村子,也是为了沈晏和家里的几个孩子。
学堂正式开办了,沈晏和家里的孩子也都能进去念。
赵文治是个秀才,以前也是在书院当先生的,所以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启蒙教学没有任何问题。
这段时日的沈赵村,大人们每天忙着田地里的活儿,孩子们都去读书。
对于这样的日子,沈赵村的人都乐在其中。
他们的日子比逃难之前更有盼头了。
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
春耕已经结束,大家可算是能歇上一阵子了。
村子里的汉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上山,去山上打些野味回来。
这段时间太忙,大家都没时间进山打猎。
没有野味的补充,平时的伙食都比不上之前在山里那会了。
盖房子,开荒,春耕,大家都瘦了一圈,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食补。
吃好了,身体自然就能补回来。
顾清芸有点不放心这些小青年,便亲自跟着一起上山。
于是,几十人的打猎队伍浩浩荡荡进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