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林,距离陈家沟都得有十里地,不是专门在这季节捡拾菌子赚钱的人,不会深入那么远。
林子的菌子,数量就有些可观了。
刚进去没多久,王明远就在一蓬松树下捡到了三朵青头菌。
两朵还是菌菇,一朵的菌盖已经完全打开,得有手巴掌那么大。
王明远先找了一棵松树,揪下些松针铺垫在红桶内,防止放入的菌子在走动时,在桶内滚动碰撞弄烂,他这才一朵朵将青头菌的白色菌杆掐去一小节,一方面是为了将沾染的泥土去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查菌杆里有没有生虫子。
通常情况,菌子的变质腐烂,最先就是从菌杆开始的。
生了虫子的地方,那是不能要的。
两个菌菇很好,被王明远小心地放入桶内,那朵完全打开的青头菌就不行了。
菌杆一掐开,就能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小虫,一直往上,直到将菌盖都掰开,里面依然有虫。
很遗憾,这朵青头菌只能扔了。
不过,就即使这样的菌子,王明远依然见过有人拿去吃的。
有的时候想想,云省人吃菌子,真的是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都快达到不管不顾的程度了。
就冲这份生猛,每年手机上,只要到了菌子上市的时节,有关部门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发送警示短信,提醒谨慎食用。
即使如此,医院里仍随时有被菌子毒了的人送进来。
送走一波又来一波,年年如此。
“快来快来……这里有一朵奶浆菌!”
张慧眼尖,很快在一蓬灌木下有了新的发现。
刚在八零年那边经历了张光超吃奶浆菌中毒的事情,王明远对这种哪怕已经被云省大众熟知的菌子也不得不提防。
他快步走了过去一看,还真是一朵矮脚奶浆菌,很安全的那种。
轻轻扒拉下周边的草叶,就在哪个位置,又发现了另外大大小小的五朵。
这种菌子很奇特,算是在山上极少被虫子寄生毁坏的菌子了。
所以,掐了菌杆上泥土,几乎是完好的。
接下来数分钟,两人都没有新的发现,直到到了一片草地上,王明远才看到几朵牛肝菌。
牛肝菌,算是菌种品类不少而能食用的存在了,而且,味道特别好。
不仅仅是在国内,就是国外,也有很多国家的人喜欢吃这种菌子。
主要白黄黑三种。
在农村,通常又叫做黄大巴、白大巴,黑大巴菌三种。
形体粗壮敦厚,尤其是菌杆较为粗大,新生的牛肝菌,往往一根粗大的菌杆顶着一个小小的菌帽,这是最好的形态。等长大长老了,菌盖也会变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