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本县的标准贫困村。
但也只是相较而言,整个榆市都受益于煤炭,再穷苦的村庄又能有多穷呢?
不过这句话是老爸一直挂在嘴上的。
“唉,于家村穷啊,家家户户也就一辆二十来万的小轿车,一年到头整个家庭的收入也就四五十万,爸都不敢想,他们怎么生活?”
如果不是老爸每次这样说的时候,脸上除了心疼没有任何表情,博越都要怀疑老爸是不是凡尔赛了。
你管一个年收入平均四五十万的家庭,叫穷困?
虽然跟你比起来是差了一些,但不至于穷苦两个字吧?
可博越的白眼一向是扔给瞎子,老爸依旧我行我素的说。
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
老妈一共兄弟姐妹四个。
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了。
博越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大舅,也是于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于卫国!
标准的五六十年代的名字,卫国,卫强,秀芬,翠兰,遍地都是。
但这位大舅,还有个特殊的经历,他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上大学的人。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什么含金量,已经多说。
大学毕业后这位大舅选择了考公,但因为人太为死板,不懂变通的缘故,仕途发展一直不尽人意。
十几年依旧是个科级干部。
可架不住人的命,有时候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博爸发达了,钱赚够了,人脉处上了,再加上大舅自己也肯干实事,这些年因为博爸的缘故,已经是个正处级了。
但为人依旧死板,秉公执法的时候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用博爸的话来说,你大舅这辈子,一个处级干部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