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
陈省身眨了眨眼,重新朝信末看去。
待看清落款的两个名字后,他顿时瞳孔一缩,激动之下连桌上的茶杯都打翻了一个。
不过这也不能怪陈省身定力不足,毕竟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看到那两个署名,都会发出由衷的叹服。
这是两个光看文字,就会在脑海中脑补出对方音容笑貌的名字。
在这两个名字面前。。。。。
别说当初给李景均设局的人了,任何牛鬼蛇神都是土鸡瓦狗尔!
想到这里。
…。
陈省身便将信件还给了李景均,问道:
“所以景均,你打算多拉点人回国?”
李景均重重点了点头:
“没错,给我信件的人告诉我,只要是我能够说服的人,他们都有办法让海对面放行。”
“虽然这次我们的阵势没有光亚他们当初那么大,但拉回个二三十人我还是有信心的。”
李景均话音刚落,一旁的小杨便皱起了眉头:
“景均兄,咱们在海对面的留学生数量不少,可涵盖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
“譬如我这种搞理论物理的学者一旦回去。。。。景均兄,我说的话你别不爱听啊,信上可是只保证了不会改变你的工作方向而已。”
陈省身亦是点了点头。
陈省身也好、小杨同志也罢,他们留在海对面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其实一直都寄挂着国内的消息。
例如后来海对面单方面于驻霓虹使馆声称钓鱼列岛是霓虹领土,正是陈省身、小杨等人振臂一呼,才在海对面掀起了保钓运动。
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不至于,毕竟他们多多少少为海对面做过贡献,但要说他们真的是一味贪图海对面优渥生活,这显然也不太客观。
他们留在海对面的关键因素还是因为如今的华夏没有适合他们专业的发展土壤——至于更深层的能不能接受的转职问题,就属于觉悟的范畴了。
有些人觉悟高固然值得敬仰,有些人觉悟有限其实也没什么好喷的。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提供他们留学机会的还是物流集团呢。
当然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如此庞大的留学生基础之下,也有一些人确实是贪图荣华留在了海对面。
比如说那谁谁谁对吧。。。。。总之此处暂且不表。
听到小杨的问话。
李景均再次看了眼这位数年前刚刚拿下诺奖的同胞,斟酌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