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小胡子的原子弹是他负责的?”
徐云点了点头。
海森堡。
这应该是20世纪物理学界所有物理学家中,最具迷幻色彩的一位大老了。
在学术上。
海森堡最先开启了量子力学的革命,给出了历史上第一个量子力学的理论,即矩阵力学——当然数学上有波恩、约当、狄拉克做重要的补充。
他还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这是量子力学的最核心的原理之一,在哲学上也很有影响。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以SU2群为数学工具表述的同位旋理论,这也是杨老和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的起点之一。
但以上这些种种,都只是让海森堡能被定义为【大老】,和很多“寻常”的物理知名学者并肩。
真正让海森堡具备【迷幻】定义的,还是他在原子弹上的研究。
参加过二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二战一开始的时候,德国就展开了原子弹的研究计划。
当时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在进行这样一个原子能的军事应用项目,属于妥妥的独一份。
那时候德国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
例如原子的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在1938发现的。
当时这两人都还在德国,哈恩以后会因此发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另外德国还有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劳厄、1954年诺贝尔物理奖波特、盖革计数器的发明者盖革、魏扎克、巴格、迪布纳、格拉赫、沃兹……
以及。。。。。
这个计划的总负责人海森堡。
可就是这么个梦幻阵容,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却失败了。
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海森堡亲自负责的链式反应得出了一个错误临界值,加上重水工厂被破坏,德国最终还是放弃了原子弹研究。
说实话。
如果光看到这里,整个故事其实也就那样。
毕竟大老也会失误嘛,巴乔世界杯决赛还踢丢点球了呢。
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数年之后。
当时海森堡这几位核科学家被英国老俘虏了,关押在了地牢里。
数天后,海对面送了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但广岛和长崎都没接好。
得知这个消息后,海森堡在第二天就独立计算出了准确的链式反应数据。(这部分有个纪录片推荐一下,B站上就有,叫做天才时代)
于是后世便有了一个传闻,海森堡是不愿小胡子拥有这种武器,才故意算错的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