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如线单元、面单元、体单元等,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的节点和自由度。
再选择合适的形函数,描述每个单元内部的物理量分布,如位移、温度、应力等。
然后利用变分原理或加权残差法,将微分方程模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元方程。
再然后求解有限元方程,得到每个节点的物理量值。最后利用插值或后处理方法,得到每个单元内部和整个连续体的物理量分布。
有限元技术在西方的提出者是R。克劳夫,他在去年的时候便提出了有限元的术语概念。
不过这个技术真正落地并且以论文发布,实际上要比提出的时间晚一些:一直到明年的11月,它才会被发表在《IioinRILEm》。。。也就是国际快报上。
在这篇论文中。R。克劳夫对阿肯色州的Norfork大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精确预测了大坝的裂缝位置和尺寸,跟大坝建设过程中经历的裂缝相符。
于是R。克劳夫瞬间大火,短时间内便门庭若市。但实际上。在R。克劳夫提出有限元概念的差不多同时。
华夏也有人独立提出了有限元技术,并且与R。克劳夫的核心逻辑完全不同。
而这个人便是。。。。。。冯康先生。同时需要提及的是。冯康先生发明的有限元不但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同样适用于热粘弹性有限元研究——西方突破到这一程度要晚到如今的八年。。。也就是冯康发布论文的四年后。
可惜由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存在明显断代,冯康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得到重视——他只得到了一个国家科技二等奖。
当然了。客观来说。冯康先生的有限元技术确实只能算是【独立于西方研制】这种程度,如果说他是开山鼻祖那就同样有些失真了。
毕竟R。克劳夫比冯康早了五年提出概念,同时提早两年拿出了实际论文。
但无论如何,把冯康先生称为有限元领域的奠基人他还是当得起的。顺带一提。
后世提及华夏科学界,就往往会出现一种声音:【你国吹的这么牛批,到底有多少个理工类的奠基理论?
】这里便随便列几个吧,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可以直接甩脸:Kohn-沉吕九密度泛函计算自洽场方程,沉吕九是香江人。
李-杨相变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朱-Nakamura理论,朱超原,如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LYp关联泛函,Y是杨伟涛,中州人。x3LYp泛函,x是复旦大学徐昕。
m06泛函,原始开发者为赵炎,后续一个进化版开发者为何晓。S泛函,开发者孙建伟。
模拟酶催化反应的pseudobond方法,杨伟涛,张颖凯。唐敖庆分子非谐振动哈密顿量,王守竞,1929年提出。
计算自由能的ItS理论,高毅勤。还有量子力学中的耦合微扰方程,提出者就是基地如今的副厂长彭梦熊。
有些东西不了解和不存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华夏科研圈的人口基数在这边,乱象肯定有,但如果说全都是吃空饷讲人情,那就纯粹的是反智了。
还是讲过无数次、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互联网上算上被捕风捉影泼脏水的院士都才几十个人,哪怕他们全都有问题,两院院士足足1700多位呢,多少干实事的人就被莫名aoe成蛀虫了?
难道下水的航母是假的,难道歼20的ws15是有人在里头抽气?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总而言之。后世冯康先生独立推导有限元的事迹国内外公认,所以徐云并没有类似给杨辉三角那样‘正名’的想法。
另外说实话。徐云对R。克劳夫这人印象其实还不错。这位老爷子当选为华夏外籍院士后在华夏没多少产业,倒是给希望工程捐了二十年的钱,每年都是好几万美刀——停止捐款的那年不是因为他不想捐,而是因为他去世了。
但是。。。。。。没办法。有限元关乎他接下来的计划,而且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因此他只能对R。克劳夫老爷子说声抱歉,提前让有限元问世了。按照如今这个副本的发展。
有限元技术一旦出现。应该就不会再有什么中西方消息传壁垒的问题了,实打实会是一个华夏人搞出来的技术。
当然了。无论如何,R。克劳夫一个概念提出者的功劳还是不会少的。
他在史书上多少也能留个名,不至于像1850副本里的伦琴那么惨,年仅7岁就被小麦给牛头人了。。。。。。过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