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告诉二哥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有需要我这边也能帮忙,不用急着还,他们可以慢慢赚钱。”
钱菊香不假思索摇头,“用不着,我跟你爸凑一凑就够了。”
柳素琴调侃道,“妈,你现在说话好大气,手里有钱果然不一样,底气足足的。”
“本来就是。”钱菊香觉得这丫头是兜里有两个钱又飘了,不但原封不动送回了她的调侃,还附赠一对白眼,“老二只是在镇上盖房子,又不是准备弄别墅,凑个三五万够他发挥的了,他现在能起这心思,手里起码有个一两万,这两年多攒攒,我跟你爸再帮衬一把,不就差不多了么。”
柳素琴一想也是,自己盖房有一个好处,丰俭由人,钱多有钱多的盖法,钱少也可以糊弄,比如先修个漂亮的外壳,室内只装一层,以后有钱了再慢慢装修二楼三楼,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当下点头附和道,“您不说我都差点忘了,二哥跟他师傅和师兄弟们正好就是干这个的,肯定有渠道弄到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人工费什么的也不会太高,这样一栋房子盖下来,起码比别人节省好几千,我确实是白担心了。”
没想到钱菊香听完反而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茬,难怪你二哥一点不愿意进城,就想在镇上盖房子。”
柳素琴惊讶的问,“什么进城?”
“这不老二突然想在镇上盖小楼房,我寻思他又不是镇上人,弄个宅基地也要费不少钱和人情,盖楼还要一笔,忒不划算了,就跟他说,与其费这个心思,还不如进城买现成去,买不起独栋楼房或者带着院子那种平房,还可以像你一样买家属楼啊,随便个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收拾好了,也都够他们一家四口住的。凭老二的手艺,住在街上说不定更方便他接活赚钱,那样你侄子侄女也可以直接在城里念书,从小学那什么外语,多好的事啊。”
柳素琴很想给老妈鼓个掌,知道她去了深市多少会改变一些观念,但也没想到变得这么快,短短一年,就开始安利家里人去城里买房的好处了,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杠杠的。
可惜老妈这次的安利已经以失败告终,她再夸就有点火上浇油的意思了,柳素琴改口安慰道,“可能二哥他有自己的考量吧。”
“是啊,他说在镇上盖房就很好,既方便他跟着师傅出去接活,离咱们村也不远,还能偶尔回来照看一下菜地。而且家里孩子们以后去镇上念初中,就可以在他那吃住,少遭很多罪。”他们镇上中学的宿舍非常简陋,没有卫生间洗浴间,一年四季都只能用冷水擦身子,喝的也是自来水,学校食堂更是只提供蒸米饭,学生要自己带足能吃够一周的菜,在物资短缺的农村,家长们也只能准备些咸菜酱菜给他们带学校去,毕竟只有这个既能下饭又不怕坏。
乡下孩子再能吃苦,这种苦也委实太遭罪了些,所以但凡镇上有亲戚的人家,家长都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去亲戚家借读,好歹能跟着吃口新鲜的饭菜。
钱菊香也是这么被老二说服的,家里其他孩子可能有进城上学的命,可她大孙子再过两年就要上初中了,大概率是等不到这种好事了,还不如指望老二早点在镇上盖房,大孙子上初中就住他二叔家,交点伙食费,每天吃好睡好,才有力气好好学习嘛。
再听闺女提起
老二还能自己定材料、联系熟人干活,那就是意外之喜了,钱菊香脸上满是欢喜,“看来老二不是一拍脑门决定的,这些事他自己肯定考虑过的,那我也不用替他们瞎操心了。”
柳素琴忍不住脱口而出,“您还是操点心吧。”
“你二哥是个有成算的,从他年轻时拜师学手艺,到结婚,再到现在盖房子,都只是通知我们一声,他自己安排得就挺好,那我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柳素琴还真想到一个老妈可以关心的地方,“位置定下了吗?没有的话,可以提醒二哥争取临街的位置,最好是在十字路口附近。”
她也想照抄上辈子的作业,可二哥家之所以变得有价值,是因为旁边新建了所学校,现在他提前了这么多年计划盖房,那学校半点没影儿,真让他们守着老位置反而不好,还不如换成十字路口那边,等修了柏油马路和农贸市场,路口那个区域就是镇上的“商业中心”了,水果店、小饭店、小超市,总之二嫂在家随便做点小生意都够养家糊口了,何必惦记学生口袋里那三瓜俩枣的。
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钱菊香还没反应过来,“为啥啊,住在街边不是很吵闹吗?”
柳素琴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觉得我家那栋临街的铺子吵闹吗?”
“不吵啊,女婿在一楼做生意,我巴不得那条街再热闹一点……”钱菊香说到这里,一拍大腿反应过来,“你是说老二把房子盖在街边,他们以后也能自己做点小生意?”
钱菊香这一年在外面真不是白混的,尤其自家女婿就是做生意的,她听得多了,柳素琴稍微一提醒,她立刻琢磨起来,“不错不错,你二哥住镇上,其实也就方便他接活,以及家里孩子们上学,你二嫂可就彻底没啥事能做了,在家弄个小卖部就很好,不用进太多货,就卖点小孩子喜欢的零食果冻,家里常用的酱醋卫生纸这些,这样投入不大,生意再差也足够一家子的开销了,毕竟又不需要交水电房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