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清越留歌 > 第 七十七 章 芳芳的小脾气(第1页)

第 七十七 章 芳芳的小脾气(第1页)

第七十七章芳芳的小脾气。

周一早上,林全生照旧跟他们一起吃了早餐,才动身准备去关外接女朋友。

赶在他出发之前,柳素琴从冰箱里拿了个包好的三明治,“这么早,也不知道小李吃饭了没,你带上给她垫垫肚子,反正三明治不用加热也能吃。”

林全生也没跟她客气,笑呵呵接过来,“有没有袋子或者饭盒什么的?”

“有有。”钱菊香及时拿了个针织小包包出来。

她们最近在跟小区里的大妈们学织毛衣。提起农村妇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裁衣服织毛衣做鞋子样样都会,可惜事实往往大相径庭。

在钱菊香年轻那会儿,裁缝是门吃香的手艺,普通人也没机会去学,大部分妇女也就会缝缝衣服,遇到裁缝的活儿,要么自己看着搞,要么请真正懂的人帮忙;毛衣更是金贵东西,要知道毛线票在当时是比布票都更稀少珍贵的存在。

也就纳鞋底属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农村妇女基本人人都会,毕竟鞋子尤其是鞋底,对庄稼人来说是消耗品,家里的顶梁柱干活越是卖力气,鞋底烂得就越快,女人要是不学会做鞋子,一大家子怕不是都要光着脚了。

所以亲生的几个儿女小时候,压根没机会穿上钱菊香亲手织的毛衣,到了孙辈,买毛线不用票,家里也算是宽裕了,钱菊香有心给孙子们织几件毛衣,可惜用处不大。

柳大嫂柳二嫂当时年轻手巧、眼神又好,怀着孕就开始学着给宝宝织毛衣,很快就织得又快又好了。

而钱菊香那会儿也真不轻松,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帮忙带下孩子,还剩点时间都在缝缝补补、纳鞋底,也没功夫去学这个,儿媳妇客套说不用,她反而松了口气。

张大妈不会织毛衣的理由,跟钱菊香也差不多,年轻那会儿家里都穷,整天忙着地里刨食,何况深市这边冬天短,毛衣也不属于必需品。

没想到城里的老姐妹们并不在意使用率低的问题,大家伙聚在一块唠唠家常,个个手里的毛线不停翻飞,瞧着热闹极了。

钱菊香和张大妈从一开始的震撼不解,到后来积极加入楼下织毛衣大军,才发现这活儿真香。

毛衣的利用率不高不打紧,织好了总是有人穿的,有人穿那就不会浪费,关键是这个过程又有趣又能打发时间,她们有时候才学会一种全新针法,或者刚讨论完毛线配色,抬头一看天就黑了,自从开始织毛衣,每天都不够用。

柳素琴知道她俩的新爱好,也表示支持,还找本地同事打听了哪里有颜色鲜亮质量又好的毛线卖,放假时不时陪她们挑选毛线。

张大妈目前在给远在东北工作的儿子织毛衣,在柳素琴的建议挑选了几款深色灰色的羊绒线,走低调保暖实用风;

钱菊香的选择面就很广,她表示第一个给闺女和外孙女织,正好母女俩皮肤白、容貌姣好,颜色越鲜亮越能衬托她俩的美貌,于是一件毛衣都还没织成,她卧室的抽屉里,已经攒了一抽屉五颜六色的毛线团。

这倒不是钱菊香懈怠,柳素琴出钱帮老妈买毛线,并提出要求,她的毛衣够多了,各种款式的羊绒羊毛针织打底,撑过几个冬天都绰绰有余了,相比之下,她更想背上老妈亲手织的手

提包,最好是一大一小的母女款,市面上都买不到,那才是妈妈外婆独一无二的爱呢。

钱菊香被最后那句话哄得晕头转向,满口答应下来,后面就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重新找老姐妹取经。

可惜这会儿织围巾织手套袜子,甚至织电视机帘子的都有,就是没几个人织包包的,大家伙也只能给点建议。

她本来就是新手入门,又被不省心的闺女要求上强度,研究了好久才成功织出第一次只包,嗯,有点惨不忍睹,被她挂在卫生间当收纳袋了。

钱菊香这会儿给林全生翻出来的小包,也是她早期的练手作之一,针脚相对平整很多,毛线颜色还是柳素琴帮忙搭配的,粉紫橙黄,多巴胺风格满满,乍一看还有几分小巧精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