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占据高唐县按兵不动,平原县这边的守军,却不敢轻易有所放松。
哪怕是田楷,也能看得明白现在自己等人的处境是何等的危险。
龙凑之战失利,公孙瓒被迫再次退回幽州,渤海一带被袁绍军掌控,青州和幽州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切断了。
现在的田楷,刘备等人,就是孤军在外,随时可能遭到袁军的围剿。
因此,哪怕袁谭在高唐县按兵不动等着过冬,可田楷和刘备却没法安心,他们必须做好袁军随时攻打的准备。
一等就是两个月,田楷那边可能还有点松口气的感觉,但刘备这边却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拼了命的在加强平原县的城防。
一方面呢,是刘备在这方面的嗅觉,要远高于田楷。
刘备的带兵水平如何确实值得质疑一下,但刘备领军水平的比较对象,那也得是曹操,陆逊这一级别的人。。。。。。他还不至于沦落到要跟田楷去比一下高低。
田楷确实是一个忠心的人,但论起带兵,他确实不如刘备。
因此,刘备能很敏锐的察觉到袁军按兵不动的真实用意,他并不会因为袁谭在高唐县按兵不动就放松警惕,反而是抓紧一切时间来招募士卒,布置防御措施,加固平原县周围的防御。
另一方面嘛,稍微带点私心。。。。。。。平原县,算是现在刘备唯一的一个落脚点了。
从二十四岁招募义勇,起兵讨伐黄巾以来,刘备辗转腾挪了七八年,好不容易才获得了一个可以让自己立足发展的地方,刘备显然不想轻易丧失掉这个根基。
既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报答老同学公孙瓒的提携之恩。
因此,初平三年的最后这段时间,刘备很忙,忙着招兵买马,忙着加固城防,积极防御。
连带着刘韶也很忙。
刘韶的忙碌,是分成两方面的。
一方面,当然是跟着刘备一起忙着加固平原县的城防,抓紧时间操练士卒。
甭管怎么说,现在的平原刘氏跟公孙瓒军是绑定在一起的,而平原县又是平原刘氏的基本盘,一旦袁军攻入平原县,对刘氏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士族豪强在乱世中当然没有太多的道德束缚,谁来就投降谁算是基本操作。。。。。。但,投降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最近这段时间刘氏遭遇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再次改换门庭的代价,很有可能让刘氏伤筋动骨,甚至失去平原县第一豪强士族的地位了。
如果有的选,那刘氏还是希望安稳现状比较好。
另一方面呢,是因为。。。。。。刘平打算给刘韶议亲了。
虽然刘韶才十七岁。。。。。。过了年也就十八岁而已,但既然已经加冠了,那就是成年了,议亲这种事儿,自然而然的也就得提上日程了。
在这点上,别说刘平积极了,就连刘备听说了也同样很积极。
刘备对刘平的印象依然很差。。。。。。刘备出于自身的考量,最终选择跟平原刘氏妥协,但不代表着刘备会忘记刘平曾经买凶杀自己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