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暴虐无道,节帅怎么可以助纣为虐?”
韦子春质问道。
“诶,话可不能这么说呀。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李再暴虐,他也是登基了的天子啊。
连永王殿下都不肯为父报仇,不肯举起义旗拨乱反正,我等臣子又怎么能站出来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多少也要为朝廷办点事,这才是忠君之道吧?”
李筌不紧不慢的替方重勇解释道,语气平静而随和,却是让李和韦子春二人一拳砸在棉花上。
李这才察觉,他有件很关键的事情没有做,那便是:发讨逆檄文。
不发檄文,外人怎么知道你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不发檄文,你爵位虽然是永王,但官职却是朝廷任命的天平军节度使呀!
藩镇便是为了拱卫中枢而设,你心里怎么能想着造反呢?
以忠君的角度来看,你应该无条件拥护李才对啊!
如若不然,你现在就该发讨逆檄文,与朝廷割袍断义!
现在李没有发檄文,无论他内心怎么想的,对外人怎么说的,都不能代表他秉持着讨伐朝廷的想法。
连檄文都不发,你说个鸡儿说啊!
李筌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把方重勇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现在转了一圈问题又回来了。
李正是为了发檄文,才需要方重勇的鼎力支持,无论是精锐的银枪孝节军,还是宣武镇六州,都可以极大加强他的实力。
然而,不发檄文,方重勇又表示不知道永王在此商议“大事”,究竟只是发发牢骚呢,又或者只是随便闹着玩呢?
依旧不肯表态鼎力支持。
这样就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韦子春与李再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事情果然朝着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方重勇就是油盐不进,只要李不给承诺,他就一直打太极,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这时候,谁求着谁,谁离不开谁,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重勇的选择很多,而李的选择却很单一,除了宣武镇和银枪孝节军外,他真的没有太多选择。
谁更弱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