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杨阁老在,朕可以少操心不少。”
“为君分忧,乃为臣之责。”
“今年没有科举,主要的就是三月份的大朝会。安稳了两年,今年事情明显多了,杨阁老怕是又得辛苦了。”
杨一清执礼,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这种时期对于无能之人那是折磨。
但是对于杨一清来说,则是他干大事的时候。
~~~
朔方镇是一路骑兵一路步卒,分散有序前进,行军月余才过了紫荆关,抵达京师脚下。
这里没什么无旨大军不得入城的阻碍,因为圣旨早已催促王守仁加快行军,不得拖延。
正德五年,正月十八日,元宵之后,节日气氛逐渐散去,朔方大部兵马入城,王守仁入宫面圣,片刻都未曾耽搁。
他着急,除了是因为圣旨,还因为另一件事。
朱厚照见到这一位是开心的,锦衣卫禀报的事情语焉不详,但似乎又确实存在问题,现在王守仁回来了,在他看来不管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本来他还想寒暄两句,哪知道王守仁到严肃的很,“陛下!臣有要事相奏!”
“什么要事?”
“臣请陛下召见一人。”
朱厚照没有拒绝,王守仁往后看了看,随后就是一个小内侍带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此人头戴方巾,身穿淡蓝衫,留着‘一’字胡须,四十出头的模样。
“微臣山西提学严毕云,参见陛下。”
朱厚照不认识这官员,但还是知道提学是干什么的,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地方上的监察官员,“伯安,山西提学怎么叫你给带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上,此事便由臣来回答吧。臣原是弘治十二年二甲进士,十年前就曾听闻王守仁之名。此次也是知道皇上圣旨召其回京,因而在路上等候。”
“你等他?为何?”
“为了保住一条老命,好向皇上揭露一桩谋逆案!”
朱厚照先前听毛语文提过,所以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喝退想要来上茶的内侍,认真道:“起来说话。伯安,你也平身。”
严毕云哪敢起身,他不仅不起身,还在地板上重重磕了下头,“陛下,臣要参奏山西都指挥使田则暗中勾连平阳卫、汾州卫、潞州卫等密谋起事!”
“可有证据?”
“臣还没有证据,臣是听到的,没有一字半句在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