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现在北昭,除了皇后娘娘和丽贵妃,华贵妃。皇贵妃的位置空缺了两个。
至于贵妃,原本有八个,可是随着闵妃因为造反死去,加上其余年代的减少,如今北昭贵妃只有贤良淑德四妃。
当然,北昭不缺少嫔妃和美人。
只是这些美人和嫔妃,多数都是为了凑人头来的。
北昭门阀世家林立,北昭皇族通过与其他势力家族联姻,可以加强与这些家族的联系,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联姻有助于维护朝廷内部的稳定,同时也是对有功之臣的一种奖赏。
其次,选妃也是永兴帝用来平衡朝中各派系势力的手段。
通过选拔不同背景的女子进宫,永兴帝可以取得更多的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后宫中的力量分布来影响或者说胁迫满朝文武进行站队。
当然,永兴帝选秀,会特意选择一些地方官员或民众的女儿,以此来表明皇恩浩荡,增强民众对北昭朝廷的忠诚和归属感。
永兴帝的选妃大典,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更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北昭朝堂的博弈。在这个看似繁花似锦的后宫,每一位女子都不仅仅是她的容颜和才艺,背后更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衰败,甚至是一整个地区门阀的倾向。
在选妃的过程中,永兴帝总是表现得极为公正无私,他对每位参选的女子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让人难以捉摸他心中的真正选择。然而,他的心思深不可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他会考虑到女子的家世背景,是否能够为他带来新的盟友,或者是否能够帮助他巩固现有的权力基础。
在一次次的选妃中,永兴帝也不忘提拔那些平民出身的女子,这些女子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她们的纯真和才华往往能给宫中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让民众感受到皇帝的仁慈和公正,也能够让那些被选中的女子家庭感到无比的荣耀,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皇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永兴帝也清楚,后宫的力量分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后宫的争斗可能会波及到整个朝政,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帝位安稳。因此,他在选妃时,总是力求平衡各方势力,避免任何一方过于强大。他会通过赏赐、任命以及私下的会晤,来调节后宫中的关系网,确保后宫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他的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兴帝的这种策略逐渐显现出效果。朝中的各大派系因为皇帝的这种平衡术而不敢轻易妄动,后宫中的女子们也因为皇帝的公正而各司其职,不敢有过多的野心。永兴帝的统治因此变得更加稳固,北昭国的国力也随之日益强盛。
在永兴帝的治理下,选妃仪式不仅仅是宫廷的一项传统活动,更是他巧妙掌控朝局的工具。通过精心挑选来自不同地域和家族的女子入宫,他既能够缔结新的联盟,也能借此洞察和影响朝中各派系的力量平衡。
每次选妃,永兴帝都会亲自审视候选女子的名单,考量她们的家世背景与政治联姻的可能性。他特别偏爱那些能为他带来政治利益的女子,但同时也会选拔一些平民出身的女子进宫,以此来显示皇恩浩荡,增强民众对朝廷的忠诚。
然而,这种微妙的权力游戏并非没有风险。随着后宫势力的逐渐壮大,宫中的权力斗争也变得愈发复杂。永兴帝知道,他必须更加审慎地处理后宫事务,以防权力失衡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他在后宫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严密监控着后宫中的每一个动向。他还定期举行宴会和狩猎活动,将朝中重臣及其家属召至宫中,既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也是对他们忠诚度的一种考验。
在朝堂之上,永兴帝选秀的时候总是表现得虚怀若谷,倾听各方意见,然后做出最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决策。他深知,只有保持朝中各派系之间的平衡,才能确保自己的统治安稳无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敏锐的大臣开始察觉到皇帝的这种策略,并试图利用它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暗中结盟,或通过婚姻联姻,甚至不惜与其他国家的势力勾结,以此来增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面对这些挑战,永兴帝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因为一旦朝中的力量失衡,他辛苦构建的政治体系就可能崩溃。他开始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后宫的管理中,不仅仅是选妃,还包括对宫女和太监的管理。他要让整个皇宫成为他的耳目和手臂,确保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能逃过他的感知。
在这个复杂的权力网络中,永兴帝如行走在刀尖上,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整个帝国的命脉。他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因为他深知,一个帝王的智慧和手腕,是维系这个庞大帝国稳定的关键。
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北昭朝堂变化很大,很多旧的势力被永兴帝连根拔起,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选秀就更要显得相对公正。
可以让北昭的满朝文武放心下来,不用整天担心自己脑袋被砍,九族不保。
也可以平衡一下……太子党。
而沈云瑶是太子的亲妹妹,她有一种内心深处血缘关系,永兴帝从沈云瑶以往的心声里,就可以知道,沈云瑶对皇后娘娘和淑妃以及钩曳美人的感情最深。其次就是太子等人。
所以选秀这种事,永兴帝是不想带着沈云瑶去的。
一旦沈云瑶去了,一切可就难以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