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的注册资本是两亿元软妹币,实际拨付启动资金两千万。
采购打印机、打字机、电话、传真机、装修,印制宣传册,专用信封信纸,就花了不小的一部分。
大头用在出去考察,国际长途、法务、差旅和三十来个人的工资……
还没正式挂牌,经费就见底了。还是荣仁义的夫人借了一千块,才把办公用品置办齐备。
荣仁义见后续资金迟迟不到位,拿出了自己家的房子,又垫资了一千万才维持住运转。
不然,前脚挂完牌,后脚就得歇业。
光维持运转坐吃山空不行呀,得尽快找钱找项目。
花大功夫进行了一番调研,将视线落在既有钱,又有项目的沧浪身上。
然后,引发了激烈的争吵。
为啥?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国家信托投资,必须由国家绝对掌握。而沧浪,虽然带有国资属性,但并不由国家完全掌握。
甚至,按照约定,等有一天梅宣宁离开沧浪时,掌控权会落到私人手里。
而那个“私人”……不但不受掌控,小小年纪霸道的名声,连外国人都知道。
一旦在中信有了话语权,后果不堪设想!
倒不是担心“私人,会把国家资产装进个人口袋。就算再不满的人,也说不出那种亏心的话。
主要是那小子曾经不止一次的,明确且直白的表达过——我可以给,但你不能跟我要。
什么意思?
只有他觉得有必要,并且愿意的时候,会同意中信为国家利益牺牲自身利益。
他如果觉得没必要,或是不愿意,你要提要求,他就会炸毛。
国家信托投资,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的!
凭你小子的心情来,像话吗?
这可不是小人之心。
那小子参与进沧浪之后,这种性格特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公司在外花费,完全是由他提供的,从宽提供半点磕巴不打,这点没话说。
从雇国内和港岛的设计、建筑专家,到基础建设投入,再到工程队食、资待遇,只要他觉得有必要,花费上没有半分犹豫。
问题是,太败家啦!
很多上面觉得能省、该省,甚至压根就没必要的地方,整个就一大手大脚的往死里败坏。
主干路十车道加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