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丞相府的属官发现曹公今天捧着一封信,一直没舍得放下,连处理事务的时候,脸上也出现了许多细微的表情。
犹豫,纠结,甚至……高兴,疼爱?
很快,他们解了惑。曹参召集了心腹,对他们说:“陛下恐有变革文字的决心。”
厅内掀起哗然。
毕竟是陛下写给自己手书,他是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曹丞相品了品末尾的笑脸,再次轻咳一声:“先帝在时,便同萧丞相有所商议……”
关于这件事,资格老点的臣子都知道。先帝还想让萧相造字呢,嫌小篆比划太多,写起来太麻烦——最重要的一点,小篆是李斯造的,先帝事实上有些不服气,觉得汉都代秦了,文字是不是也要有所发展?
但文字的改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萧丞相当时要主持未央宫的修建,还要安顿天下的满目疮痍,实在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心思。
当即有人按捺不住了:“如今的大汉的确非同以往,但不知陛下偏好怎样的文字?小篆作为官用,已经深入人心,蓦然要改,怕是艰难。”
曹参怎会不知这个道理,他笑了笑,提起笔,慢慢在纸上写下平滑圆扁的一个字——
隶。
哗然声更大了,并不是反对,而是惊讶。
若陛下坚持的是这等字体,反而比他们想象的要简单。虽然当下官方用字是小篆,但民间早就有简化小篆,往半篆半隶发展的趋向,要知道百姓不是他们,百姓多数忙于农桑,为节省时间,自然偏爱简便的写法。
隶书是符合大部分人审美的。看完了曹丞相的提示,松口气的有,他们相信若是大力推行,不出几年,全天下将流行起隶体,毕竟以陛下的威望,太后的号召,就算有反对的声浪,也不会翻得太高。
同样,它将作为不得了的功绩,刻在史书和传记里。
但,犹疑的占了大部分。隶体从何而来?发源不详,整理于狱中!许多人都认为它上不了台面,与犯人、俗人联系在一块的字体,怎么能当做官方字体呢?
有人委婉道:“臣以为……不甚高雅。”
不等别人附和,曹参却是罕见地严厉起来,面上伤疤收紧,露出从前纵横战场的铁血的风范。
“高雅?”
曹参道,“事实上,离天下平定不过眨眼一挥间,三十年前,谁还不是个泥腿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官,难道就能忘记过去,忘记那段苦日子了?”
说得那人羞愧无比:“丞相——”
“故而隶体的出处,你我没资格批判。唯一能够判断的,就是它好不好写,好不好用,就是不改,也要拟一个章程出来,陛下还等着相府的回应呢。”
曹参沉声道。
作为三公之首,他也不能辜负帝王的信任。
于是所有人忙碌了起来。
丞相府之外,有人嗅到非同寻常的味道,他们还来不及探讨,就被一个重大的消息砸蒙了。
日后铸币权统归中央,不再允许民间、诸侯王私自铸币,并以五铢替代八铢!
钱币关乎着天下人的利益,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都与其息息相关,距上一次《钱律》的制定、发行,已经过去八年,还是从前惠王在位的时候。
随着长安西市越发繁荣,长安百姓已经不止一次抱怨铜币形制太过混乱,这个商家只收半两钱,那个商家又不只收半两……这与允许民间铸币脱不开关系。总有些投机者,即便官方规定了八铢半两,依旧有偷偷摸摸的改币值行为,有剪下一小半铜钱重新铸的,有一开始就掺水的,即便不敢闹得太过,也堪称群魔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