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转身看着纳哈出,“我不会杀俘,你辽阳王我也不会杀,战争不是私仇,我以及我麾下将士,都有一条身为军人,最起码的底线。”
“辽阳王,你了解中原、更了解你们蒙古,我希望,接下来,你能带着我们俘虏的贵族,客观公正整理你们蒙古人史料,成吉思汗如何以长生天之名,横扫四方,你们蒙古人又是为何,迅速衰落……”
大明也有这些史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那是中原读书人,站在中原角度,观察编写的。
不准确。
他需要,一群元朝遗老遗少,对蒙古人失败,痛定思痛的反思。
纳哈出、海童等人错愕看着朱棣。
没想到,朱棣竟然不杀他们。
还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同时,也明白,朱棣并未放弃,以理想之名,横扫四方的畅想。
留着他们,让他们客观公正整理蒙古人兴亡史,其实就是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毕竟,当今世界,除了蒙古人,再无任何一个族群,统治过这么庞大的疆域。
朱棣笑笑,“你们猜得不错,不知,愿不愿意跟着我出海,用你们的余生,来做这件事?”
这些人,留在大明,不被重视,价值根本无法挖掘出来。
还不如,他直接带着出海。
后世,那个横跨欧亚的庞然巨物。
为何能鲸吞如此庞大的疆域,而未分崩离析?
这个庞然大物,一直不被西方接受,认为他们是白皮黄心的蒙古种。
其实这种说法也没错。
这个庞然大物,被蒙古人统治数百年。
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教训和优点。
不管大明要不要以理想之名,横扫四方。
他都要在海外做这件事。
他也特别需要借鉴这些经验教训。
不能完全闭门造车。
要知道,现在制定的一些同化政策,都是他们这群人,模拟推演出来的。
“诸位,愿不愿意,给我一句准话,将来,只要我认为时机合适,你们还有带兵机会,也还有做事的机会。”
闻言,纳哈出等人相互对视。
下一秒,纳哈出郑重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