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元朝后来放弃海军投入。
“王爷,我们使用的造船图纸,就是这名船工祖上留下来的图纸,经过修改……”
朱棣这才有些信心。
这艘船是有传承的。
不是这三个混账,好大喜功,凭空想象出来的。
有传承,至少一定程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据说,陈祖义的旗舰,就是当初元朝的战船。
那艘旗舰,比这艘战船都要大。
“带我去里面看看。”
随后,朱棣一行人登上战船。
从甲板的三幅巨大风帆,一直参观到底层船舱。
底层船舱分为水密舱、压舱、动力舱。
动力舱引起了朱棣重视。
三头牛拴在动力舱的巨大转盘。
就像农村的石磨。
牛拉着转盘转动。
“王爷,刚开始,这艘船最初设计,也是按照咱们现有的战船,船尾后面增加了数个旋转撸,无风时,人力驱动,可我们考虑不周,建成时才发现,想驱动这么大一艘战船,至少需要一百个人同时发力,才勉强能驱动旋转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还不持久。
最终,他们想到了蓄力。
只要让牛适应海上风浪,完全可以取代人力。
而且,三头牛的牵引力,可比一百人大多了。
朱棣好奇询问:“旋转撸在水下是半旋转,人在船舱内前后摇摆撸就行,可这艘船,牛是转圈,如何实现旋转撸在水下半旋转?”
俞靖得意笑了,“王爷英明,一下就看到了咱们这艘战船,最核心的发明,重新改装后,这艘战船使用的不是旋转撸,是铁铸的三片扇叶,力量更强,不借助风力,完全蓄力的情况下,别看这艘船大,但速度完全能跟上咱们现在使用的战船!”
其实,之所以用了两年多才竣工。
就是被卡在这个问题上。
使用蓄力。
让牛转圈可以。
让牛像人一样,前后摇摆撸就不现实。
可旋转撸的特征,又决定了,只能在水下半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