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纷纷大呼:不可能!
目前一镜到底的,且是60分钟以上的电影其实也不少。
比如1948年希区柯克的《夺魂索》,2000年的《时间密码》,2002年的《俄罗斯方舟》,2005年的由九个短片组成《九条命》。
还有2003上映的意大利剧情电影《一刀不剪》,别名《小弟弟的一天》。
这些一镜到底的电影,质量或高或低,而世界影坛对这种表现语言其实已经不陌生。
但《1917》也自有他的厉害之处。
首先他是战争电影,这种电影和“话痨一镜到底”的电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难度。
话痨电影大多都是文戏,一个房间,几个人,噼里啪啦说完,解决了。
而战争片自然少不了大场面,大场面人数众多再加上一镜到底,这种难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字摄影没有出来的时候,这种大场面的一镜到底几乎没有人拍的原因。
太难了,也太贵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数字摄影有着胶片摄影没有的剪辑优势。
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各类后期技术也越发成熟。
所以在08年以后,数字摄影机以及其余技术开始慢慢普及并大发展后,一镜到底,或者说“伪一镜到底”的电影便多了起来,也涌现了许多猛片,比如2014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的《鸟人》。
所以放到现在,当《1917》的拍摄手法被三人知道后,三人纷纷摇头,大呼不可能。
当然,他们也不是真的觉得不可能拍出来,而是觉得拍出来也不会太好。
因为胡清泉说了,这次还要结合各类光影艺术,要把艺术性和剧情性结合地完美。
剧情他们知道,刚刚已经看过剧本了。
很简单,但这是放在一般电影角度上看的。
但要完美结合出艺术性?
镜头语言、配乐、剪辑灯光等呈现出的光影声画艺术效果,在一镜到底的前提下,怎么体现?
大家都是电影人,知道其中难度的。
一镜到底的好处是沉浸感极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很容易让电影在某个时刻进入枯燥的阶段。
一般电影都是用别的镜头来补充、转场。
但对一镜到底电影来说就真得考虑手底下功夫了。
所以三人越想,头也摇地越快,他们觉得自己来的话,反正这么点时间肯定是找不出什么像样的解决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