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曾经开玩笑的说过,每年到了10月中下旬开始,评审团会员都会出现在高档西餐厅,吃着免费的午晚饭。
酒桌上的生意经,好莱坞的公关们简直手拿把掐,他们会详细的给评委们讲解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点和升华点。
一顿饭吃完,可能无法顺利“骗”到选票,但可以有效干预评委的最终选择。
在这一点上,胡清泉专门按照戴尔的策略,制作了张《回忆》DVD,附带小礼品以赠送的形式送出去。
这几个月又和无数人吃了饭。
另外还有就是趁着现在又在影院播放《回忆》,这几项就花费了接近20万美金。
最后就是路平安在最终阶段靠着《电锯》这一波大曝光,上面也说了,《回忆》成为大热的一号种子。
镀了金,进行了游说,有了大曝光。
该做的已经做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希望别出幺蛾子。
因为奥斯卡冲奖之旅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抹黑对手。
在奥斯卡历史上,有太多抹黑的经典案例了。
奥斯卡历史上,类似“黑公关”影响评奖结果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当时的媒体大亨郝思特,恼怒于《公民凯恩》对自己的影射,不仅发动旗下所有宣传机器封杀该片,在给制片厂砸钱企图销毁该片不成后,甚至针对导演奥森·威尔斯采取人身攻击,不惜在后者的宾馆房间中安排未成年裸女,企图令导演身败名裂。
多亏好心警察提前告知,威尔斯才得以全身而退。
可是,《公民凯恩》最终饮恨当年的奥斯卡。
而较近的就是99年《莎温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
当时“冲奥”风头最劲的,是《拯救大兵瑞恩》。
但到了票选截止日前的关键时刻,出现很多关于后者的负面新闻,如通过英国的二战老兵,质疑影片开场奥马哈海滩场景描绘不实等。
最终,《莎温情史》爆冷获得最佳影片,却在后来时间的考验中成为嘲笑的对象。
这也成了整个奥斯卡史上最大的“冤案”和黑历史。
连靠哈维公关,打败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拿下影后桂冠的格温妮丝帕特洛,也被骂是奥斯卡第一水后。
韦恩斯坦最让人诟病的,是他在去年“黑”《美丽心灵》时无所不用其极,一会儿说影片刻意隐瞒主角原型纳什的同性恋倾向,一会儿又说纳什当年是“反犹太人”的。
考虑到犹太人在好莱坞、乃至整个美国的强大影响力,后者“歪曲事实”可谓尤其狠毒。
不过,《美丽心灵》经受住了考验,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
韦恩斯坦不得不打电话给《美丽心灵》的出品方环球影业道歉。
这也成为韦恩斯坦唯一被证实了的一次“黑公关”。
其余的案例还有很多,总之越是到了票选截止日,就越是复杂,各种乱七八糟令人啼笑皆非的黑料都能爆出来,但好在这大概都是出现在长片奖项中,而且今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
这还只是长片,短片方面的话就更温和。。。
正说着呢,戴尔接到电话,几分钟后,他面色有些凝重道:“我们可能有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