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不凡到江南之后,并没有采取官场里惯用的手法,如果他当时再培植一股势力起来,江南的官场可就更乱了。面对这种混乱的政治局面,贾不凡在江南推行了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用出于公心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对干部使用和任免进行公平的评判,经过与省委几个执行错误路线的人的斗争,使大多数常委统一了思想认识,不分派系对全省的干部,进行了重新的审核和考察。
正是由于做到了出于公心这一点,江南的京城派系和本地的派系之间的矛盾才得到了迅速的缓和,在干部队伍统一调整后,两大派系也迅速消除了隔阂,江南的吏治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江南省不仅在房地产的整顿工作中取得了彻底胜利,经济也得到了健康迅速的发展。
假如虞城海当时能够放下架子,认真总结贾不凡曾经取得的工作经验,虚心听取贾不凡的指示精神,也许他就不会有今天这个下场了。总之,这就是能不能做到出于公心这一点的一个最根本的结果。
工作中是不能用假设来代替的,虞城海以前从心里讲,对贾不凡并不是很佩服。在他以为贾不凡只是依靠家族的支持,再加上他本人的运气好一点,这才有了现在这么大的成绩,要是论起工作经验来,虞城海也自认为比贾不凡要丰富得多。正是出于这些想法,贾不凡几次在与虞城海的谈话中,所做的暗示才没有被虞城海认真地接受。
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仅凭老经验是不行的,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总计,更要注意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要善于用大智慧、用阳谋来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确保仕途的顺利和进步。
“政治体制改革目前进展得很顺利,希望城海同志要认真领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今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对官员的考核,还需要一大批像你这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
贾不凡的这一句暗示虞城海却是完全听明白了,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他知道太子是不会把他们这些老臣全部打入冷宫的。
新任北疆省委书记崔浩来到了颐乐堂,这个六十出头将要退居二线的前任山南省省长,也没有想到在即将要走到仕途终点的时候还能再进一步。
崔浩也很清楚,这次他出任北疆省委书记只是一个过渡。就在朱鹏峰向他宣布了中央的决定之后,崔浩也认真地分析了北疆省的形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正是因为他和任何一个政治派系走的都不是那么近,所以他才有了这次机会。也可以说崔浩是一个政治斗争夹缝中的一个得益者,中央正是看到了崔浩这一点。派他去北疆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清除北疆省派系斗争严重混乱局面。
崔浩也很清楚,如果他在北疆省的工作干好了,再进一步的希望是非常大的,按照现在他的年龄和资历也完全具备这一点。要知道,在高层的政治博弈中,有时候还是需要崔浩这种人来平衡各方面利益的。
一般的情况下,省委书记上任之前一号首长都会召见一次,但朱鹏峰和他谈完话之后却告诉他,一号因为即将要出国访问,时间安排不开就不接见他了,已经委托了七号首长和他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