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陈知正站在梯子上,往屋顶放竹匾。
竹匾蒙了一层纱布,里头是半干的春笋条。
近来春笋很好吃,挖了不少回来,没吃完的就切了焯水,晒成笋干。
这几天有一群鸟很讨厌,会落在屋顶乱啄竹匾里的东西,他就给每个竹匾蒙了一层轻薄的纱布。
最外面不是用绳条箍一圈,就是拿石头压住纱布四角,以防被风吹开。
忽然听见儿子说雇短工,陈知转头看下去。
裴曜起身,一边擦手一边说:“我想了下,回来耽误的几天,都够做一半只螃蟹了,既有这个钱赚,短工一天不过两顿饭、三四十文的工钱,就算做个十天,花上四钱,我赚的螃蟹钱和木雀钱,怎么都能抵上。”
陈知有点犹豫,听完后点了点头,好像是这个理。
儿子在府城一只便宜的螃蟹,都能卖一两八钱,刨去成本,算净利八钱的话,雇一个短工,还能有剩余。
他从梯子上下来,和长夏一起择野菜,一边琢磨起来,渐渐有些心动。
家里从没雇过人干活,就没想过短工的事。
家中子嗣单薄,但三代也有六个人,伺候十亩左右的田地是足够的,尤其裴曜长大以后。
但他如今有了府城做木雕的这条出路,不在家的时候多了。
前些年裴有瓦和裴灶安在栽种和收割的时节,干完自家几亩地的活,都顾不上歇息,到处打听谁家雇短工干活,辗转多处,赚些辛苦钱回来贴补家用。
那时候码头的生意没有这几年繁荣。
出去做几天短工,每天管两顿饱饭,有时还能见着荤腥,一天下来,赚个三十文四十文,算不错的。
三十文是寻常农户出的价钱,稍有点钱的大户,要是这一年着急抢收,会出四十文的价钱,这样更容易招揽到干活的庄汉。
至于更有钱的员外财主,着急收割的话,会出到五十文的价钱,有心善些的,甚至会给到六十文,十里八乡的壮年汉子都抢着去做活。
野菜择干净,长夏舀了水淘洗。
如今天暖和了,用凉水也没什么。
裴曜正在院里劈竹子,竹子是前天砍的,他用柴刀将锯好的竹节劈开。
鸡圈鸭圈篱笆旧了,风吹雨淋,有的地方也腐朽破了,得新编竹篱,将那些都换掉。
裴有瓦和裴灶安牵着毛驴去靠山田翻地了,有毛驴拉犁,他两个就足够。
窦金花给他俩送水去了,家里这会儿只有他们三个人。
今天翻地不算小活,晌午不能只吃野菜馍馍。
陈知去赵荣家买了一盆豆花和几张豆腐皮。
昨天炖了一只小母鸡,家里六口人,尤其有裴曜在,连汤带肉吃了个干净,什么都不剩,今天吃些素的就好。
素菜简单,都不用他切,有长夏在家,他回来后没有停歇,拎了竹筐拿了镰刀,出门打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