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整的商路和可交易对象。
洼地村民们的产出,以及他们积攒下来的物资,除了和村子各部门兑换权益之外,什么也买不了。
长此以往下去,经济全部又重新压给了避难所主体,并非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考虑以后人越来越多,压力更大后,苏摩决定尽早就要对其做出改变,以应对未来的严峻形势。
至于这个改变的时间,倒是不急,赶在整个冬季结束前能完成就好。
前几条现代生产线。
他打算按照衣食住行四个需求。
分别安排成食物厂,服装厂,建筑厂,以及载具厂。
其中。
食物厂,并非是狭义上精加工粮食物资的工厂。
而是广义上从源头开始,到培育,收获,加工,最后形成库存这一整个阶段。
先不提储存在村子仓库里的那些物资。
像是从树人领地带回来的饭叶,千味孢,杭草等等植物。
如果单独划分一个部门出来培植,期间等待生长的时间,负责的人就会无所事事,最后的奖励也不好定一个确切的数值。
长久下去,不仅会浪费管理者的精力,还会滋生偷懒的蛀虫在内。
现在,将其并入到食物厂内。
工作在厂里的人,需要先培育出这些植物,再对其收获,最后再按照人类的习惯,将其加工形成成品。
这样的工作流程,不仅好管理,更能方便精准直观的计算每个人的功劳多寡。
“如果我直接配备大量现代化设备上去,不仅会浪费洼地的科研力量,更会损失进度”
“像是现在,先让他们接触这一整条产线,等到他们熟悉了,便会自己提出生产需求”
“这时候,我再下达科研命令,按需研究,按需制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食物产线到底需要什么设备。
真要想起来,苏摩还真是一头雾水,并不清楚其中的弯弯道道。
不过,想清楚了供需关系后,他也不在乎,而是继续往下构思。
服装厂。
顾名思义,肯定是制备各类服装。
以洼地的现况为例,大多数人的衣服还都是穿越时候带过来的,连身换洗的衣物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