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二十年前,王命旗牌代表的王命无人敢违背,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朝堂已经没有威信可言,王命旗牌也几乎变成了摆设。
所以真正让周兰头疼的不是杜合晟,而是朝堂。
赶走杜合晟之后,周兰立即书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去了京都。
也就在这个时候,辽远布政使司衙门内陆文渊也收到来自朝堂的调令。
书房中,年过五旬的陆文渊坐在书桌后,皱着眉头看着从京都送来的调令。
他的长子陆妙书站在他身后,神色带着几分雀跃之色。
“爹,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入京?”
从布政使升任兵部尚书,这不只是升官那么简单,还代表着陆文渊从地方进入了朝堂,再进一步就是内阁阁老。
陆妙书觉得这是好事,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陪着陆文渊去京都了。
陆文渊有两子一女,长子陆妙书一直跟在他身边,次子陆妙文则在安宁县安心读书,准备乡试,小女儿陆妙彤嫁给了杨承贞,现在就住在星月岛。
算算年龄,陆妙书如今都有三十三岁了。
“这京都去不得!”陆文渊放下手中的调令,捋着胡须说道。
“去不得?为何?”陆妙书不解道。
陆文渊解释道:“朝堂的情况你也清楚,现在我们去了只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如果杨正山在京都,那陆文渊肯定愿意回京都。
就算是杨正山不在京都,杨家在京都也行,可如今杨家在京都只有一座空荡荡的侯府,他根本无法在京都借用杨家的力量。
虽然他在京都也有一些人脉关系,但这些人脉关系根本帮不上大忙。
他很清楚一旦他去了京都,只会陷入无穷无尽的争斗之中,想做点实事千难万难。
甚至还可能因为朝堂上的争斗引来诸多灾祸。
延平帝把陆文渊当成底牌,建兴帝觉得陆文渊能够改变朝堂的局面,然而陆文渊很清楚他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是十年前,陆文渊还有点信心改变朝堂的局势,可如今一切都晚了。
“爹总不能不遵从朝堂的命令吧!”陆妙书还是希望陆文渊去京都赴任,那可是兵部尚书,绝对的权力核心。
“称病请辞吧!”陆文渊沉声说道。
“你去拟一份请辞折子,送去京都吧!”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候去蹚浑水,那不是找难受嘛?
陆文渊看的比周兰还要明白,周兰只觉得朝堂在胡搞,可陆文渊却明白现在朝堂的局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不是不能力挽狂澜,而是他做不到。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那便是皇帝陛下!
若是建兴帝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把朝堂的乱局彻底打碎,然后再重塑朝堂,那陆文渊还愿意去京都搏一搏。
可显然建兴帝没有这份决心,他还是想着缝缝补补,想着把朝堂继续支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