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帝能压住李思远,可延平帝却无法压住李思远,若延平帝想要收拢权柄,那李思远无疑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延平帝想要掌握朝堂大权,就必须搬走李思远这座大山。
或许李思远也看透了朝局,才主动辞官。
可问题来了,如果李思远辞官了,那朝堂国事当由谁主持?
而一旦辽远和平远两省爆发旱灾,延平帝和新任首辅是否能稳住局面,及时救灾?
杨正山还是希望李思远能主持朝政,有李思远在,最起码能保证旱灾爆发时,朝堂能及时的拿出应对的方案。
而一旦李思远离开朝堂,谁知道接下来的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惜这种事他无法插手,他总不能上奏跟延平帝说朝堂离不开李思远吧。
如果他真的这样说了,估计延平帝会更加急迫的将李思远赶出朝堂,而且还会连杨正山一起罢官。
至于上奏旱灾的事情,张明忠已经提醒过他了,这种是不能乱说,说了只是自找麻烦而已,根本无济于事。
杨正山长叹一声,“希望新任首辅能够稳住朝局!”
当今内阁除了李思远外,还有四位阁臣,次辅周若云,辅臣宋元阁、张少青和郭晓春。
次辅周若云的年纪比李思远还大,如今已有八十岁,他显然不合适担任首辅。
至于宋元阁、张少青和郭晓春!
杨正山想了想,都觉得这三位都差点事。
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无法令群臣信服。
不过延平帝说不定就是想找一个无法令群臣信服的人担任首辅,这样更有利于他掌控朝堂。
杨正山走出书房,望着万里晴空,满眼都是忧愁之色。
其实现在辽东的旱情已经开始了。
自春耕结束,重山关就没有下过雨,而按照杨正山感应,半个月后,重山关会有一场不小的雨水。
而这场雨水就是重山关最重要的一场雨水。
正是因为这场雨水,重山镇东部的旱情才不会跟辽东一样严重。
至于辽远和平远两省,一直到八月份都不会下雨,田地里的庄家可能坚持不到八月份。
……
朝堂上变化跟杨正山所想的一样。
四月初八,李思远再次上奏乞骸骨,延平帝同意,李思远致仕归乡。
然而朝堂上变化也远远超出了杨正山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