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利益。
这只是杨大渊的第一个条件。
后面必然还有别的。
当然,李瑕若不得答应这个条件,后面的也不必谈了。
李瑕却是答非所问,谈起了别的事。
“这次忽必烈齐集大军来犯,最后却无功而返,杨老将军是如何看待?往后的局势,可看清了?”
什么世袭的都元帅、军民总管,倘若最后蒙古国若没了,一切也都没了。
杨大渊反问道:“这次若不是草原出了变乱,关中真的能守得住吗?”
“蒙军强攻两月,未进关中一步,足可见忽必烈外强中干。”
“阿里不哥为你解围了,不是吗?”
“不是。”李瑕道。
“呵,好吧。”
杨大渊笑笑,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再谈这个话题。
他这个笑容有些讨厌,态度有些轻蔑,若换作张珏来劝降,只怕要气得扬斧头了。
扬斧头也没用,改变不了杨大渊的想法,暴躁只会更让杨大渊看轻。
这场劝降,似乎被李瑕搞砸了。
好在杨大渊没有马上离开,捻须沉吟了许久,自语道:“听说,王坚只进封了清水县开国伯。”
他把这“只”字咬得稍有些重。
态度像是在说“若不肯给世侯之权柄,至少也该给个爵位……当然,哪怕你肯给,我也得考虑考虑。”
李瑕沉吟不答。
他自己也只是一个郡王,又能答应给杨大渊什么?
“这样吧,往后……”
“往后?郡王既自诩击退了蒙军,凡事犹待以后?”杨大渊反问了一句,摇头叹道:“老夫活不了几年了。”
谈条件总是繁琐的。
眼下已涉及到太多问题,甚至包括李瑕名不正、言不顺,确实很难给到旁人足够的信心。
不过今日原本就不会有结果。
李瑕不可能马上就答应杨大渊的任何条件,只需要先知道杨大渊的态度,再做考虑。
杨大渊亦是如此,且他自己考虑还不算,哪怕他决定归顺李瑕了,还须回去与家族商议,说服所有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