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地府改动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

毫无疑问,在场众人一致同意,都想跨过那一扇门,见识见识王朝崩塌的宏大景观——鉴于两位陛下的心情,说什么“罕见盛景”似乎是太过分了,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人均盛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场真没有任何一个切身体验过秩序崩塌的末世——哪怕描绘都描绘不出来;那种天生而成的好奇,总也是压制不住的。

当然,考虑到时间已经极为紧张(长安城的天子栽进方士的木门后再不露面,恐怕紧随而来的侍卫高官们早就乱成了一团,局面近乎崩溃而不可控制),在三言两语敲定细节之后,穆祺只带着在场的几人踏过了小门,从北邙山上远远望了东汉末年的洛阳一眼。

当然,哪怕仅仅是用望远镜浮光一瞥,仍然可以迅速发现出诡异的异样来。皇帝笨手笨脚将望远镜按在眼眶上,站在一处高耸的土丘四处眺望发回,立刻发出了疑问:

“上林苑呢?这里怎么没有上林苑?”

“上林苑当然应该在长安——”

“朕不是说的关中上林苑!”

皇帝打断了他:“就算改朝换代,迁移都城,天子御用的园林庭苑,又该设在哪里?”

穆祺微微讶然,感觉这还真碰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但稍一思索,终究还是记起了一点常识,他四处环视一回,伸手在洛阳西边一划,大致勾勒出了一个范围:

“从都城西北到西南,应该就是东汉以来,历代君主开凿苑囿的地方;当然,这些园林的规模形制,都远不能与陛下的上林苑相比。”

实际上这最后一句就是废话。长安上林苑方圆近数百里,堪称关中最恢弘辽阔的园林,站在高处一望即得,断断不容忽视。而他们现在身处北邙之巅,左望也看不见右望也看不见,一眼扫过去找不到任何吸引注意的宏大构造,那就说明是真的没有——东汉以来的皇帝或许有不少御用景观,但全都规模狭小,再也无法重建上林苑的规格了。

不过,无法重建上林苑的规格,又到底是好是坏呢?

实际上,这个事情是很微妙的。秦始皇至汉武帝时的上林苑的确很宏大壮观,但宏大壮观的建筑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上林苑侵占的土地太多,建成之后维护的开销太大,以至于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拍天子马屁,临了了都不忘吐槽一句“此太奢侈”。骚扰太重挥霍太大,所以历年以来非议无穷,常常有人劝皇帝光复高祖的美政,缩小上林苑的规模,将土地还给百姓耕作。

但从另一面来讲,这上林苑也不只是给皇帝享受的纯粹玩具;从实际作用来看,秦皇汉武将园林修建得如此广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准备骑兵的军事演习基地——霍去病的军事教育是在上林苑完成的;羽林军的骑射技术是在上林狩猎中磨砺的;征伐上下的海军是在上林苑昆明池训练的。到了汉武中后期,上林还兼顾了铸造钱币、打制武器、冶炼钢铁,乃至试验新式耕作的种种职能——也就是说,等同于军事训练基地+冶金工厂+新技术试验田;属于帝国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中央集权的强势命脉。

既是压迫周遭百姓的凶器,同时也是维系秩序的重器,这就是上林苑的复杂面目。

正因为这样两相交杂的复杂面目,所以一切对上林苑的攻击都显得暧昧不清。儒生们言之凿凿的讽喻园林的奢侈,其本意可能是为民请命舒缓人力,但也有可能是居心叵测,要削弱国家统御上下的秩序,为不可言说的企图埋下伏笔。虽尔清者自清,但这样的问题上,清浊的面目本来就不可分辨。

——那么,现在东汉的皇家园林被压缩到这种地步,又到底是什么样的面目呢?

皇帝眯着眼睛端详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洛阳城;历经三百年经营之后,城池的规模确实已经大大超出了往昔,举目四望,能清晰分辨出城郊鳞次栉比、依次排开的田地;不过,这些肥沃良田的分布却相当奇怪,往往是东一块西一块聚集在一起,不同的聚落间却有大量的荒地和丘陵间隔,连水流都被分割得乱七八糟,完全不成样子。

显然,这样的划分既不符合地理规律也不符合经济规律,纯粹是人力斗争后强行扭曲的结果。皇帝早年微服私访,也只在黄河一带见识过同样的地形,据说是当地的豪强圈地斗狠,彼此不让,结果就兼并出了这么个犬牙交互、支离破碎的形势,颇为引人注目。

——喔对了,皇帝当时折返长安之后,立刻就用充实陵邑的名义将当地的豪强全部塞进了正在修建的茂陵,兼并的土地一律返还,浮财全部充公,把场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些豪强不知好歹还要非议陛下的大恩大德,随即就被酷吏安上了大不敬的罪名腰斩弃市,现在可能都已经上私塾了。

三百年前,天高皇帝远的豪强都要战战兢兢,生怕朝廷的耳目扫过一眼,自己立刻就要动身去陵邑;而三百年以后,豪强居然已经把土地争抢到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了!

这是几个意思?

还未等活皇帝冷下脸来,思索其中的微妙区别。死了的老登已经提前皱起了眉,他指一指远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