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 > 十一 孙策之死(第1页)

十一 孙策之死(第1页)

孙权冷笑一声,将自己了解到的事实娓娓道来。

“曹孟德屯田之策的确是正确的,据说是其麾下能人提议推行的,推行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就给他的军队提供数百万石粮食,供其征伐之用,但是据我所知,之所以他的屯田之策能够如此快速地提供大量粮食,主要就是因为拿的太多。

在他的屯田之地,农户种植粮食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半需要上交给官府充作军粮,自己能留下的只有少数,而这些部分仅仅只够果腹,甚至不够果腹,一旦收成不好,屯田民会成批成批的饿死,状况凄惨。

早期,因为中原战乱方休,农户逃亡之余,有一安身立命之所已经是奢望,曹孟德虽然拿得多,但是总比四处逃亡要好,所以大量农民投效,换取果腹之粮,这尚且算得上是一种仁政。

但是长期从农户手中拿走太多的粮食,使得农户无论如何拼命耕种,也只能留下果腹之粮甚至不够果腹,这将严重挫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他们开始出现懒惰、逃亡的情况,以至于屯田之策开始崩坏,反而无法提供给他的军队足够的粮食。

所以在此前与袁本初相持作战时,听说曹孟德麾下军队几乎断粮,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食用,如果屯田之策真的可以解决全部粮食短缺问题,又如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诸葛亮敏锐的从孙权的这番话中提炼出了一个要点。

“生产积极性?此前倒是从未听人提起过,敢问将军,此为何故?”

孙权便给诸葛亮稍微解释了一下这里头的弯弯绕。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目不识丁的黎庶,他们也是人,不是牲畜,也有欲望和需求,也会对未来有所期许,战乱时节,能吃上饭,能活命,就是最大的奢求,所以哪怕拿走一多半的生产粮食,他们也是愿意的。

可一旦和平日久,他们不再感到危机重重,不再觉得战乱如影随形,那么自然就会生出更多的欲望和想法,原先只要能吃上饭饿不死就行,现在,他们就想吃饱一些,所以更加努力耕作田地,希望收获更多。

可官府不这么看,官府觉得是他们给了农户活下来的机会,农户只要叩首感恩就可以了,生产的粮食多了,那官府就拿走更多,农户只要和之前一样饿不死就没问题,其他的都不重要。

可农户不会这么想,原先是求活,现在已经没有性命之危了,却还是和之前一样只是饿不死,再怎么辛勤耕作也留不下更多的粮食,那为何还要辛勤耕作?甚至他们还会为此产生对官府的怨怼。

我多种你们就多拿,我少种你们就少拿,那我干脆少种,又能轻松一些,又能让你们官府拿不走太多,我们饿肚子,你们也要一起饿肚子,如此也算是微不足道的反抗。

官府感到不满,开始责怪农户不辛勤耕作,便用更加凶暴的策略对待农户,于是官府和农户之间的冲突越发严重,原本稳定的屯田之策不再稳定,大量逃亡开始出现,便是如今的状况。

所以我设置农庄,只收固定份额的农税,农户种植的越辛勤,收获的越多,留下的也就越多,相对应的,他们留下的越多,官府拿到的农税其实也就越多,这是双赢的局面,只是此前官府贪婪凶暴,行杀鸡取卵之事罢了。”

孙权说罢,诸葛亮沉思片刻,轻摇羽扇,缓缓点头。

“此前亮倒是没有思考过这一类的问题,将军如此一说,亮颇有感触……”

如此说着,诸葛亮又向孙权行礼。

“亮不曾想到将军居然如此深入黎庶之中,体察庶人之心,对庶人也有如此了解,如此说来,若能增设农庄、管理农户,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将军又怎么会缺少粮食呢?”

孙权笑了笑。

“当今天下,是乱世,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永远是粮食,有粮食,就不怕没有人愿意效力,所以孔明,我不妨直说,我之所以可以弱冠提领江东,在我兄长故去之后稳定局势,主要依靠的就是我手中的粮食。

当然,军队也不能缺少,解烦军乃我亲军,是我一手组建训练而成,最开始只有五百,后来在丹阳任上扩充至四千,现在还打算进一步扩充,是我麾下最有战力的精锐。

至于原先我兄长提领的军队和各将领统领的军队,也多多少少吃过我为他们送上前线的军粮,所以也愿意支持我,听从我的号令,稳住了军队,就能稳住局势,不管有多少图谋不轨者,我都能应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连连赞叹。

“果能如此,扬州岂能大乱?孙讨逆眼光精准,善于识人,不愧雄主!”

诸葛亮忽然提起孙策,倒是让孙权想起孙策伤重前后那一段时间的事情,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本来有些话他不想多说,可面对眼前的诸葛亮,却总有一种将心里话倾诉向他的冲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