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名义,看似虚无,实则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孙权的大业和志向就如同火山口的一块石头,一旦火山爆发,瞬间就会化为齑粉。
诸葛亮不知道孙权是否有这方面的考量,但这非常重要。
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天平已经向孙权倾斜,而在彻底倾斜之前,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于是他并未讳言,而是直白的、当着孙权的面,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
“将军文韬武略,智计深远,亮佩服,但是,将军需知,若要成事,需要名与器,同时具备名与器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如今,将军的器,亮是亲眼看到了,但是将军的名,亮还没有看到,敢问将军,将以何名与曹司空争锋?”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
是啊。
孙权,你想要占领荆州、夺取江淮、进取徐州,你的确很有雄心壮志。
占领荆州,勉强还能用报父仇的名义来进行。
报仇,虽然没有官方许可,但是民间义理并不反对,甚至还比较支持,在这个礼崩乐坏、大汉帝国行将就木的年代里,勉强还行得通。
但是你要夺取淮南、进取徐州,去进攻名义上属于朝廷的领地,你要用什么名义?
人家曹操是大汉司空,三公高位,奉天子以令不臣,手握大义名分,随时可以对你进行名义上的降维打击,以你为贼。
而你,能够以曹操为贼吗?
曹操虽然名声不好,且有不敬天子、架空皇帝的恶名,但是至少在名义上,人家还是正儿八经执政的汉臣。
而你孙权,不过是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区区两千石的杂号将军,如何能以下犯上、与三公之位的曹司空相抗衡呢?
理由呢?
而且真要说起来,这个名义上的问题,你孙氏也很是尴尬。
你孙权只是会稽太守,还有一个杂号将军,既不是扬州牧,也不是扬州刺史,占据扬州之地实属僭越。
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是刘馥,人家在曹操那边,甭管是不是天子的意思,可名义上,人家才是真正的扬州长官,而不是你孙权。
你孙氏占领江东江西之地已经是空有实力没有名义的尴尬境地了,现在还要占据荆州、淮南、徐州。
哪来的名义呢?
还是说你孙氏直接不演了,直接宣布造大汉的反?
诸葛亮注视着孙权。
虽然兵强马壮很重要,可现在并不单单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时代。
现在是天意的时代,是名义的时代,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汉天子的时代。
你,要怎么做?
可以说诸葛亮还是给了面子留了余地的,没有把话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