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进入草庐之后,诸葛亮在正堂招待孙权,请孙权上座,自己坐在了孙权的下首,又令侍童为孙权等人奉上酒水饮料,以表待客之道。
孙权安稳地坐在了上座,待诸葛亮也坐下,这场他期待已久的对话便随之展开了。
“亮区区山野村夫,无名之辈,承蒙将军厚爱,三次来访,亮不胜惶恐。”
诸葛亮首先开口,拱手行礼,言辞之意,还是向孙权表达歉意。
孙权对此毫不在意,笑着摆了摆手。
“当初齐桓公为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如今权来求见大贤,区区三次就得见,可见上天厚爱,正当感激,先生何须惶恐?”
诸葛亮闻言,心下稍安,露出了笑容。
“将军三次来访,亮三次谢罪,虽远不如将军以身犯险之诚心,亦聊表亮之歉意,另,亮区区山野之人,无尺寸之功,何敢称大贤?将军谬赞,亮实不敢当!”
孙权轻轻一笑。
“权在江东,闻先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管仲乐毅者,古之大贤也,后人多敬仰,而少有自比者,先生为之,如何称不得大贤?”
“将军谬赞,谬赞!”
诸葛亮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有否认什么,而是顺势道:“将军折节来访,亮不胜感激,然将军纵横两江、名扬荆襄,实乃少年英杰也,如此英杰,仅仅因为亮自比管仲乐毅便冒险来访,实在是令亮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将军为亮解惑。”
孙权举起杯子喝了一口杯中清甜的饮料。
“权此前留下的书信,先生应该看过了吧?”
“是的。”
诸葛亮轻摇羽扇,点头道:“将军信中所言,与亮梦中相会,畅谈天下大事、古今兴衰,亮惊讶不已,将军难道真的与亮梦中相会吗?”
孙权点了点头。
“十三次,一共十三次,从建安六年开始,一直到上月,次数之多、之频繁,权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便想要见到先生,与先生谈论此事,以求解惑。”
诸葛亮思虑片刻,缓缓点头。
“当真有如此奇事?素未蒙面之人,却在梦中相会,亮闻所未闻……”
“权也是如此,倍感惊奇,才无论如何都想要见到先生。”
孙权笑道:“如今一见,却有亲切之感,仿佛并非素未蒙面,而是久之未逢的老友,难道,当真是天意使然吗?”
“天意使然吗?”
诸葛亮摇动羽扇,丝丝微风拂过面庞,心中思绪百转千回。
关于这件事情,诸葛亮最初得知的时候也非常惊奇,特别他与在孙权身边出仕的胞兄诸葛瑾通信之后,更加惊奇。
诸葛瑾在建安六年出仕孙权,而就在他出仕之后不久,孙权忽然召见诸葛瑾,询问他是否有一个胞弟叫做诸葛亮,表字孔明。
当时诸葛亮刚刚行冠礼不久,孔明这个表字知道的人很少,连名字知道的人也不多,孙权久居江东,常年征战,更不可能知道诸葛亮的名与表字,可他偏偏说了出来。
而后诸葛瑾才知道孙权梦见诸葛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