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兄说笑了!”孟海波和贾不凡几个握了握手,带着他们向大门口走去,“这是年前才搞起来的,因为快过节了我也没有和你讲,想等你春节回来后给你来个惊喜!却没想到国强狗肚子里存不下二两香油,竟然先和你讲了,不过这样也好,今天贾兄能来,也省了我专程去请你了!”
孟海波边说边不住地打量着于天昊和郝少华,想看看这两个人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能当上老贾家的驸马。对于黄国强是贾不凡妹夫这件事情,孟海波倒不感觉到有什么不般配的,人家家里的地位就摆在那里,京城里这种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多了去了。但眼前这两个人又是何方神圣呢?没听说过京城里有哪家和老贾家又成了亲家啊!
进入大门,一边站着两个黑西装大汉,从他们不丁不八的站姿来看,贾不凡看出来了,都是练家子。
贾不凡站在大门口扫视了一下这个四合院,从远处看也没有什么很特别之处,没想到走近了却是另外一番景色。
对开的两扇大门,宽高均超过了三米,就像一道围墙似的,门楼,门槛、门框、门钉、门枕、抹头、兽面门镂等等,还有两侧的门联,可谓是一样不缺,可以想象得到,在古代的时候,官员出行从这大门走出时,那前呼后拥的情形。
“你是从哪里寻摸着这么一个大宅子的?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呵呵,这里原来是一个研究所,后来他们建了新的办公楼就搬走了,这个地方就闲置在这里好多年。是卫华知道这个地方准备转让告诉了我,也没花多少钱,也就是七千多万吧,加上装修什么的,总共花了不到两个亿。我们几个人每次聚会都要到那些地方去,人多眼杂的很不方便,我早就想寻摸这么个地方了,卫华一说我就赶紧跑过来,一看就相中了,连价也没和他们讲当即就买了下来,只是便宜了那帮老秀才。”
孟海波说得很轻松,就好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似的,看来这小子这些年来是赚了不少钱。花掉两个亿搞这么一个私人会所,如果没有几十上百个亿的身价,谁也不会舍得的。
贾不凡也知道,京城里的四合院,现在已经不是很多了,连年的拆迁使其数量大减,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但要说少,也还留存了一些。前几年京城市政府将四九城里的四合院,划分出来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当然了,还有一些单位的就像贾不凡现在所住的颐乐堂,也保护得很好。这些大宅院,全是前清王公贵族所住的地方,围绕在紫禁城四周,地段非常不错,在现在这个年代,不要说地面上的古建筑,就是地皮最起码也得值一个亿,孟海波也确实是占了个大便宜。
这些受到政策保护的院子,在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被拆迁的,现在这里又成了孟海波的产业,就是有人想拆也要有这个胆量啊。搞城市建设,可是需要市政府统一规划的,想必还没有哪个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把孟家的产业给规划掉。京城的四合院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普通的小四合院,包括一个面南的正房,加上东西厢房合围起来,形成这么一个院子,比较简单,也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四合院,属于普通老百姓居住的。还有一种就是中四合院,以院墙相隔。弯弯的月亮门联通前后两个院子。中四合院的正房与厢房比小四合院自然要多出一倍,在前清的时候。一般都是家底比较殷实的人家所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