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朱棣也正在与朱元璋谈论此事。
朱元璋听闻,诧异看着朱棣,“老四,能和咱说说,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精锐苗子,就这样让解甲归田。
再耗费颇多,重新培养。
这得不偿失啊!
而且,军队战斗力如何保证?
“父皇见过孩儿麾下的海陆军将士吧?”
闻言,朱元璋点头,等着朱棣下文。
朱棣回答道:“随着入倭之战结束,未来数年,孩儿无力对外扩张,只能耐着性子,先消化倭国,所以,也就不担心,此期间,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他不对外扩张。
只是自保。
海军的坚船利炮。
配合一群有经验老兵率领一群训练有素新兵,守住现有的一切,没有任何问题。
“原本,在王仲业代表倭国义军集团献土献民之前,虽然我们的确也准备了退役部分将士,但当时,为了保证战斗力,我没准备大规模退役,可现在,没有对外扩张的需求,需要消化倭国,积累内功的情况下,大规模退役,能帮孩儿把燕藩建设的更上一层楼,补齐过去迅速发展中,留下的隐患和短板。”
过去数年,燕藩迅速发展中。
也留下了不少隐患和短板。
比如,乡村蒙学教育的问题。
比如,吕宋本地人居多村落,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
“我们燕藩的军营,其实就是一座学堂,稍后父皇去看看就明白了,我们不光教战士们战斗的技能,还教他们识字,掌握各种技能,他们回到农村,可以成为很好的蒙学先生,他们学习过人人,人格平等的价值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影响孩子们。
才能帮助燕藩完成,祛除百姓心中尊贵卑贱的陈腐之风。
现在的燕藩,看似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了尊贵卑贱的陈腐之风。
其实不然。
现在这种所谓平等,首先是因为他坚持,下面的官员不好搞这一套,上行下效罢了,他死后,十分容易落得一个人走政息的结局。
一、通过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实现了利益较为平衡的分配,相互制约,形成了人与人平等。
但这种制约,也不稳定。
想要废除,花点手段,也能做到。
所以,只有彻底拔除百姓心中尊贵卑贱的陈腐之风,当百姓不认同,商人、官员就比他们高人一等时。
百姓敢于为涉及自身一点蝇头小利,去大胆利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团结在一起抗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