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人生畏的大衙门,它的权威却在最近受到了严重挑战,原因就是发改委的第一副主任刘向东,先后两次约谈石油集团的总裁刘光磊,不仅没能够缓解日益严重油荒,反而油荒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
正因为如此,外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才说道:华夏发改委的权威在有着深厚背景的国有企业面前,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作用,石油集团手中的权力甚至已经超越了国家发改委。
文章中还写道:按照华夏独特的政治体制,他们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也同样有行政级别,石油集团的总裁和省委书记省长是平级的,同属于省部级干部,像石油集团其实就是由当年的石油部改制而来的。
再如一些生产石油的城市,石油公司的老总就是当地的市委书记或者市长,与政府的行政权力混为一体。作为企业,石油巨头虽然没有定价权,但有定量权,发改委搞行政命令要求降价,他们就会消极抵制,用限量的策略来对抗。这一切都源于华夏对石油行业的寡头垄断政策和政企不分的权力制度。
对于外国媒体的这个评论是否正确,现在还不能妄加评论,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能看明白的,那就是石油集团现在根本就不买发改委的账,而发改委也对石油集团是毫无办法。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些西方媒体和华夏的普通民众又怎么能知道这背后的权力博弈,他们永远也不会懂得政治的奥妙之处。
作为石油集团的总裁,刘光磊到发改委可以说是一件平常事,在这里他不用像其他的省部级官员那样,为了要见到哪一位司局长而排队等候,就是见到一些副主任甚至主任也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发改委的这些领导们要想见到刘光磊也不容易,刘向东不就是吃了刘光磊一次闭门羹吗?
刘光磊的车稳稳地停在了发改委的门前,望了望二十几级的台阶和大门上方的国徽,刘光磊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压抑感,而这种感觉可是他从来不曾有过的。
在会客室里足足等了二十分钟,刘光磊才被秘书带进了刘向东的办公室里。让刘光磊没有想到的是,一贯很随和的刘主任并没有站起来迎接他,而是端坐在椅子上,很随意地指了指面前的位置,示意刘光磊坐下来。
“刘总裁,这是我代表发改委第三次约谈你,见到你一次很不容易啊。”
刘向东的话里带有一丝火药味,刘光磊也看出来了刘主任的不快,急忙说道:“刘主任,我是随叫随到,至于上次嘛,也是有原因的,我当时正在国外考察原油市场的情况,没有及时来听取发改委的指示。”
刘向东摆了摆手:“刘总裁,你我都是平级干部,发改委无权干涉石油集团正常的工作,你也无需向我汇报究竟是出国了,还是在某个私人会所宴请客人。”
刘光磊尴尬地笑了笑,他知道刘向东已经知道了他的情况。一个高级干部对上级领导部门说谎话,这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刘向东没有给刘光磊留面子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他,我已经很清楚你的目的了,不就是想拖延时间加剧油荒,逼迫发改委同意燃油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