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龙说到这里,贾不凡彻底明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卞培秋在会上讲的这些话,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很严重的错误,即便是有问题也是针对全省医疗系统来讲的,最多也只能是工作中的失误,但实际上却是在说一套做一套。
一些答应国华集团条件的医院,他们在基建项目和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方面,就会得到卞培秋的照顾,而不肯答应国华条件的,卞培秋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卡他们,即便是有的医院提出疑问,卞培秋也很好讲话,他完全可以用我已经在会上讲过了,医院要自负盈亏来挡回去。
这样一来,就是在逼着这些医院就范,到最后他们只有乖乖地答应国华集团提出的条件。而一些不肯答应国华条件的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只能采取一些手段,从病人的口袋里掏钱了,这才造成了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
说到底就是一个利益上的问题,国华集团赚得盆满钵满的,医院也没有什么损失,公务人员享受医疗保障,花多少钱自然不会在乎,苦就苦了那些自掏腰包的普通老百姓了。
“按照有关规定,医院在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采购上,不是要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吗?卫生厅在这方面又是怎么把关的?”
吴雪龙苦笑着摇了摇头:“贾书记,从制度上看确实是应该这样,但是,这里面有些问题还真的不好讲。”
按照有关规定,药品和医疗器械要实施招标采购,目的就是要避免暗箱操作和一些官员收受贿赂,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严格的规章制度也管不住一些人的贪婪,他们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丝毫也不会受到影响,只不过做得更加隐秘罢了。
贾不凡在中央巡视组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案子,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半点差错,招投标中不仅做得非常符合程序,而且还让人觉得很公平,任何人从中都找不出半点毛病来,这里面的花样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中标者都是某个领导的亲朋好友,或者是早就打过招呼的。
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两个最基本的保证,一个是负责具体招标的人,还有一个就是上面的领导,只有这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让某个竞标者成功中标,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
就拿广南省的医药采购来说吧,医院必须要听招呼,同意国华集团进去,在利益的驱使下,招标负责人会让国华集团及时地掌握到竞标过程中的一切细节,提高中标的几率。
同时,在招标文件中明显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书就是为国华集团“定向设计”、“量身打造”的。譬如说药品生产企业规模,药品的产地等等,这样一来大多数的投标企业就不符合标准,被人为地挡在了门外。
开标的时候,不当场开标,各家投标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即便是一些费尽周折杀进初审的投标人,尽管他们的各项条件完全符合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落选了。评分标准,不但参选的企业看不到,而且改来改去的,一开始设定的标准还算客观,后来改得完全是为国华量身定做的。在这种情况下,药品在投标过程中要是能够达到公开、公平、公正,那才是见了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