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官正涵分手后,贾不凡坐进车里,他的手机就适时地响了起来,原来是孙书庭给他打来的。
“贾书记,袁市长门前这几天可是车水马龙很热闹啊!我侧面的了解了一下,全部都是下面的官员去拜访白部长的。”
贾不凡笑了笑说道:“嗯,我知道了!白牛月同志刚来上任,同志们上门看望一下也是应该的,侥培同志也会抓好组织部的工作的。”
就这一个简单的电话,两人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贾不凡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看来组织部里又要兴起一次大的风波了。
贾不凡猜测得一点也不错,接下来的几天里,袁市长的家里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去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拜访新上任的组织部白副部长的。
这些官员们也都知道,市委正在按照中央的文件,制定安江市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方案,这份文件一旦经过常委会的通过,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了,好多的机构将被精简掉,大批的官员将面临失去目前工作岗位的危险,不仅如此,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也将在这次整编当中被编掉很多的干部。
按照中央的文件规定,像安江市这种副部级城市的各个直属机关,他的编制也只有一正三副,大一点的局委办可以适当地放宽,但也不能超出太多。超出的干部就只能内部消化了,实在无法安排的,就要动员提前退职休养了。
一些有门路的人都在积极的钻营着,要调到其他的省市去,可是,中央这份文件是针对全国范围的,其他的地方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单位的人都安排不了,谁还肯再接收外来的干部啊!
既然这条路子走不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留在安江保住自己的官帽子。于是,一些平日里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干部们就有了危机感,他们也知道,如果通过正当的竞争手段他们是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其他人的,于是就把目光瞄向了组织部和编委办。
到编委办去活动的人,是想保住自己目前所在的单位,只有这样他们头上的帽子才有可能同时保住。至于到组织部去活动的人,他们有什么目的,就是用脚趾头去想,也会想明白的。
官场里就是这么个风气,有些事情是不好在办公室里谈的,只有在私下的场合才能更好地沟通,至于用什么办法,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临时主持编委办工作的副主任戴彦美,现在正和另一个副主任黄腾飞处在竞争主任的节骨眼上,再加上这次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来势汹汹,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是不错的了,自然是不肯蹚这趟浑水。
但是他们又不敢得罪这些官们,于是就采取了躲的态度,一下班就玩起了失踪,除了市委秘书长孙书庭之外,是没有一个人能找到他们的。
组织部长伍侥培和他的几个副部长倒是没有躲,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用的办法到也很简单,每个人都在客厅里放着一个登记簿,来人自己去登记。来这里干什么,带的什么东西都要逐项登记。说有工作要汇报的,请明天去办公室里谈,说有私事又和你没交情,在家里是恕不接待。带来的东西不拿走,第二天由送东西的人自己去纪委领,这样一来没过两天就没有一个人再去他们的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