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等日夜期盼,终得殿下归来主持大局!”
“晋阳上下三万将士,愿效死力,追随殿下,光复河山,以雪国耻家仇!”
他话音刚落下,身后一众将领纷纷附和:“愿追随世子殿下!讨逆复国!”
胤稷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连忙起身虚扶:
“萧将军请起,诸位请起!孤…孤年少德薄,骤逢大难,日后还需仰仗萧将军和诸位鼎力相助!”
他刻意模仿着记忆中父亲接见属下的语气,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殿下过谦了!”
萧烈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胤稷,“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整饬武备!”
“如今晋阳城内,尚有可战之兵三万余,粮草亦可支撑半年。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各方溃兵散勇不断涌来,编制混乱,号令不一。末将斗胆,请殿下允准,对现有兵马进行整编,明确号令,方能形成战力。”
胤稷不疑有他,点头道:“萧将军所言极是,军事上的事,孤不太懂,就全权交由将军处置。”
他跟在赵暮云身边这么久,岂有不懂之理,不过此刻,他只能依仗萧烈。
“殿下英明!”萧烈眼中闪过一丝得色,立刻道,“既然如此,末将提议,将现有兵马整编为‘靖难军’,设前后左右中五军。”末
“将暂领中军,兼摄全军总制。其余四军都督,亦需尽快任命得力之人。”
他随即报上了几个名字,无一不是他的嫡系亲信。
胤稷听着这一连串的任命,心中隐隐觉得不妥,这几乎是将兵权完全交给了萧烈。
他想起离开朔州前,赵暮云曾私下提醒他:“世子至晋阳,需谨记,名分虽正,然根基未稳。”
“萧烈拥兵自重,世子当广结善缘,尤其是中下层将领,须知兵马才是乱世立足之本。”
想到这里,胤稷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萧将军的安排,甚为妥当。不过,整编之事千头万绪,可否容孤稍后细览各军将领名录,再行定夺?另外,关于与朔州镇北将军赵暮云联合之事…”
一提到赵暮云,萧烈的脸色微不可察地沉了一下,随即笑道:
“殿下思虑周全,名录稍后便呈上。至于赵将军…朔州路远,通信不便。”
“且赵将军首要之务是防御北狄,恐怕一时难以分身南下。”如
“今我靖难军新立,当先巩固根本,待内部稳固,兵强马壮之后,再与赵将军联络不迟。届时南北呼应,方是上策。”
胤稷心中一紧,萧烈这明显是在拖延和孤立他与朔州的联系。
他正想再说什么,萧烈却已转向其他议题,开始讨论粮草筹措、城防加固等具体事务,根本不给他深入讨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