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京城笼罩在极度的恐怖之中。
李金刚以铁血手段清洗了所有可能忠于前朝或晋王的势力,菜市口天天血流成河。
那些在鞑子刀下幸存的开国勋贵、武将世家、达官贵人统统被抄家斩首,女眷直接分配给手下的将领。
可惜稍有姿色的女子逃跑一波,又被鞑子洗劫俘虏了一波,剩下的只有又老又丑的。
皇宫里的妃子和宫女,早在鞑子入城的时候同样也被抓走,或自杀。
只剩下顾鼎铭这些投降鞑子的家眷。
尽管顾鼎铭投降了,李金刚照杀不误,一个个除名。
在他看来,朝廷之中这些当大官的,没有一个好人。
在清理前朝势力后,李金刚又紧锣密鼓筹备登基大典起来。
他在西京的登基多少有些寒酸。
这一次,他要搞一把大的,要让全天下人看到,他这个皇帝是顺应天命,既寿永昌!
李金刚当即让冯亮、牛德进和马宗亮三人组成登基筹备小组,必须将登基大典办得风光无限。
冯亮接到命令,异常活跃。
没有杨岩在,他便是这次登基大典的主持人,何等荣耀。
但大胤的六部尚书跑光光,那些开国勋贵一个个被杀被抄家,如果全是他们大奉军的人,这登基大典恐怕有些片面。
于是,他将在城里来不及跑的御史宋流、潘美等人大胤的普通官员全部找来,威胁恐吓之下,凑齐了登基的文武百官。
然而登基之日,天色却有些阴沉。
祭坛高耸,李金刚身穿黑色龙袍,头戴垂帘帝冠,在两个太监的跟随下,一步步走向坛顶。
祭拜天地,皇天后土之后,冯亮大声朗声祝天,坛下文武百官和数万将士高呼万岁。
这一刻,李金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李金刚如愿以偿地站在了权力舞台的最巅峰。
但他脚下,是无数冤魂铺就的道路,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大河水的咆哮和无数生灵的哭嚎。
登基大典之后,李金刚大封百官。
杨岩为左丞相、冯亮为右丞相。
牛德胜为左卫大将军,马宗亮为右卫大将军。
同时昭告天下,原大胤各道的节度使、布政使以及下属的折冲府都尉、知府,只要承认大奉皇朝,纳表进贡,便既往不咎,官封原职。
另外,宣布大胤皇帝胤昭和晋王胤曦、世子胤稷为叛逆钦犯,并责令河东道境内的晋王军投降。
至于镇守河东道北边边疆的赵暮云,李金刚却没有做出任何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