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孤行事,素来身正影直,不惧流言蜚语!今日,当着两军将士、十万人马,孤就在此立誓,孤得益州,绝不会为了私利、长期割据求全。
近年益州连年战乱,残败确需休养生息,且今年蜀郡农时也多有耽误,百姓不堪重负,孤自会减免田赋一年!自明年起,孤自会令尚书令诸葛亮,整顿蜀中民政,推行新法,使蜀人钱粮民力,能更好地用于北伐大计、且用民更轻、国民两利!
整顿地方自然需要时间,但孤也不会无限期拖延。今年是建安十三年,就从明年算起,三年之内,到建安十六年,孤若不发动全力北伐、驱除曹贼。到时候天下人都能指摘我刘备言而无信!
三年之后,天下人自然会看到,益州在孤治理之下,比在季玉治下,更能为匡扶汉室之大业输诚竭力!”
刘备一连几段话,声音洪亮,虽做不到让城上城下十万人都听清,却也一时令众人侧耳,不敢喧哗。哪怕一开始略有嘈杂,听他说到后面,众人也越来越屏息。
尤其是离得较近的益州核心文官,纷纷心中凛然:这刘备,竟敢当着十万人的面,公然撂这样的狠话?这是一点都不给自己留台阶下了么?若是将来做不到怎么办?
但不得不说,这番话的效果是真的好。一下子把此前刘备夺刘璋基业正义性的争执,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就凭刘备敢放话承诺、甚至加上一个期限:益州在我手上,比在刘璋手上,更能为匡扶大业做贡献!
毫无疑问,这番宣示,这番表态,也是出自诸葛兄弟为刘备安排的快速安抚蜀中人心的方略预案之一。
当然了,诸葛兄弟也不是神,不可能预料一切,所以一开始并没想到这番话一定会用上。
如果刘璋没有说气话、旁边的蜀儒地方保护势力没有流露出不服,刘备或许不用当众表这个态的。
但既然氛围烘托到这儿了,这点英雄气就必须流露。有时候身居上位者也要有这个担当,把该公开承担的责任一肩挑起来,责无旁贷。
诸葛瑾在为刘备设计这番“讨伐兼并刘璋的正义性补充理由”时,显然也是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经验。
当时,诸葛瑾就想到了他后世看过的《笑傲江湖》,那里面,五岳剑派一步步合并的过程中,虽然左冷禅岳不群这些人都有问题,但是他们抛出来的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身,确实是正义的。
你可以怀疑一个伪君子表里不一、说了的话做不到。但你不该怀疑一个伪君子喊出来的口号本身,伪君子往往比真君子更懂得怎么喊绝对正义的口号。
所以,真君子也可以学伪君子的口号,只不过学了之后,真君子要表里如一地去践行、去做到。
如果左冷禅说了他兼并五岳派后、要剿灭魔教,而且他立刻能做到,那么他就可以是君子。只不过左冷禅做不到,歼灭魔教只是他的幌子罢了。他是打着对付魔教这个旗号,实则要谋夺别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岳不群对令狐冲说“五岳剑派合并后,岳某发誓在三年之内为恒山派三位师太报仇,如果做不到伱们就可以指责岳某是言而无信的卑鄙小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那么岳不群当然也可以当真君子。只不过恒山三师太本来就是岳不群杀的,岳不群根本做不到、也没真打算做到罢了。
而诸葛瑾为刘备设计的这个兜底撂狠话收揽人心的方法,从语言架构上来说,跟岳不群说的那番话是相似的。
但问题是,刘备是真心打算做到他所说的话的。
他来之前,就跟诸葛兄弟先后磋商过,坚信“拿下益州后,再休养整顿最多三年,绝对能有实力扭转曹刘强弱、全面发动北伐。”
说到,做到,那就是真君子,真英雄。
此前的一切“恐惧流言日”,都可以被打得烟消云散。
满场的蜀中降官,都被刘备这一手不给自己退路的表态,震得无话可说。他们只能看三年后刘备有没有履行诺言。
如果刘备履行了,历史就证明他拿下刘璋,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就是大义所向。
蜀中原本浮动的人心,就随着刘备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一时镇定了下来,哪怕再狐疑的人,也只能选择先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