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天命水浒解说 > 第一百九十章:新华字典(第5页)

第一百九十章:新华字典(第5页)

晁盖道:“那是宋庭,却不是我心目中的梁山。我的心目中:

将来,每村要有小学,学制三年,让学生读书识字。

将来,每镇要有中学,学制三年,让学生们明理开悟。

将来,每县要有高中,学制三年,让学生们学习专业技能,教师、医生、工程、造船各类科目。

  将来,每州郡会有文武学院。为国家储备人才。

将来还会普及扫盲班,让人人能识字、人人有书读。”

晁盖说完,赵明诚、李清照张大了嘴巴,被晁盖的宏伟理想给惊呆了。这可能实现吗?若真能让大宋近亿人实现脱盲,那功绩空前绝后,几乎可以媲美孔圣人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每教出一个学生,就距离伟大的目标更进一步。”

晁盖先灌了口鸡汤,接着说道:“那么,阻碍文化知识普及的障碍是什么呢?”

“是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改变。”

晁盖自问自答。

“古代技术落后,仓颉只能在沙盘上造字;后来发明竹简,大家用刻刀书写;后来又发明纸张和毛笔,才让文化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现代,更是有百万学子的规模。这就是科技进步带动文化传播。

然而,书籍和笔墨纸砚,依然太贵重,只能是富裕之家使用。平民之家依然负担不起。所以,才需要科技更加进步,让书籍和笔墨纸砚变得更加便宜,更加普及。今年以来,京东两路将建造97座造纸厂,利用芦苇、小麦秸秆等物来大量制造纸张,从此纸张将不再是贵重物品,而是可以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东西。

而书写的工具,也将有毛笔、铅笔、羽毛笔、油墨笔、粉笔等多种选择。”

当然,纸张多了还可以制造柔软舒适的卫生纸,将来作为拳头产品向达官贵人们兜售,这种消耗品的利润,堪比食盐。

接受过梁山教育的李清照很容易就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不断点头。赵明诚听的迷迷糊糊,虽然不明白,但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而且娘子一直点头,那一定是极厉害的,也假装听懂,不断点头。

“说完科技,就该说思想的改变了。也正是我成立校书局的目的。”

晁盖点名主题道:“最先要改变的思想,就是汉字的简化问题。”

“汉字简化?”

赵明诚是搞金石研究的,一本《金石录》记载了从殷商到宋代文字的变迁历史。

“不错,从上古象形甲骨文,到先秦金铭文,再到大秦统一的小篆,再到汉朝的隶属,魏晋的草书,大宋的瘦金体,虽然一脉相承,却有一种越来越简化的趋势。”

李清照也是《金石录》的作者,对此也有了解。

“而汉字要想进一步普及,又到了进一步简化的时候了!”

汉字形制优美,寓意深刻,一个爱有心还是无心都能让人争破了头。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原周边,无论是契丹、西夏、日本、高丽、大越、吐蕃,他们初期都曾引进汉语和汉字,作为上层人士之间交流的语言和文字。但是他们后来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各自风格的简化与取舍。

何故?

繁体汉字太难学了!普及不开。

在我们嘲笑日本用汉子的偏旁部首做片假名时,是否反思过,既然人家认为片假名就能通晓文意,为何还要用全字?

“是梁山武院教授给军将们的那种简体字么?”

李清照早就发现梁山文院和武院在用两套不同的文字体系。文院用的还是繁体教学,武院却用的是貌似错别字的简体字,据说还是天王所创?

“不错。繁体古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继续保留。但是全民普及,却要用简体字。所以我需要有才华的专业人士,来编纂一本繁体、简体对照,加上拼音声调,诠释文意的字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