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室弟子这么多年来也就七十二人。
据说赵洵是山长所招收的最后一个内室弟子,也就是所谓的关门弟子。
赵洵的身上究竟有着一股怎样的特质,能够让堂堂山长都对其另眼相看?
显隆帝真的不知道也不清楚。
迷迷糊糊之间显隆帝对于赵洵这个人简直是十分痛恨了。
以往他还只觉得赵洵是一个目无君父的人,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目无君父,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大周皇室的统治。
若是其取而代之创立新朝,免不了会对前朝宗室凶狠报复的吧?
毕竟他跟显隆帝之间的过节不可谓不深。
赵洵的怒意和愤怒是写在脸上的。
但是若不是山长出手,显隆帝真的应该直接毙了他。
可惜,可惜埃
现在是没有机会了,赵洵如今整日躲在终南山里,显隆帝即便派出最强大的大内高手联手也很难有机会将赵洵直接杀死。
赵洵要想上位有哪些先决条件?
显隆帝能够想到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获得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当然不是哪些所谓的世家子弟,而是寒门。
寒门读书人如果能够选择支持赵洵的话,赵洵还是有能力掀翻大周皇族的统治的。
毕竟除了官学科考这一条路,读书人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经过私学却书院就读。
这个书院未必是终南山之中的浩然书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书院。
在显隆帝看来浩然书院确实是一个毒瘤,他的存在让天下百姓争相效仿,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书院。
一开始这些书院是并不被大周朝廷所认可的。大周朝廷认可的只有朝廷的官学,即太学国子监,以及地方的州学府学县学。这些是一个系统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大周朝廷而源源不断的输送所谓的人才。
可是书院却不然。
去书院读书的大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他们从书院学成之后有可能会选择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入仕,当然也有可能放弃这个想法,从此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读书人。
不怕人富有,就怕人有文化。
一群这些有文化的读书人在天下游历,时而聚集在一起探讨一番学术问题,这真的是很叫人觉得发狂。
显隆帝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天下推行了路引制度。
反是离开原籍所在地去往别处游历的人,必须要手持路引才行。
没有路引的人若是遭遇官府盘问提供不出有效的辅助证明证据的话,是很有可能会被直接丢入大狱中的。
这么做也是为了震慑那些为所欲为的读书人。
读书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去胡思乱想。
若是他们本人胡思乱想倒也就罢了,偏偏他们会带动其他人一起来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