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独木难撑。
没了小弟们的支持,郑锡庆怎么可能斗得过李在华。
更何况,李在华前途无量。
郑锡庆终究老了,要为后代子孙着想,结个善缘。
持此之外,选择郑锡庆有着更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师出有名。
高金基的事令李在华非常的被动。
因而赵淑兰的报复绝对是名正言顺。
反之,李在华却留下来不顾大局的印象。
因而李在华必须要有充分理由,才能重新占据主动。
郑锡庆正是李在华所需要的。
兵出有名。
赵淑兰动谁不好,哪怕去动李正直,别人都不会说什么。
毕竟两人是翁婿同坐一条船。
大家也很清楚,李正直不会出事,顶多吃一番苦头,大不了罚款外加缓刑。
郑锡庆就不一样了,坐牢的机会很大。
而且郑锡庆是李在华崛起前的伯乐。
外人看来,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甚而郑锡庆把自身的人脉全部介绍给李在华,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单凭这一点,李在华就绝不能袖手旁观。
李在华要借此机会,打造重情重义的人设,挽回自身的形象。
又能趁机向亚瑟·格兰展示自己,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非议肯定少不了。
但一个有情有义的李在华,和一个无情无义的李在华,大家愿意跟谁合作,不言而喻。
结果利大于弊。
李在华眸中闪过一抹笑意。
现在出兵的名义有了。
李在华自然要全力以赴,同时向外界亮亮肌肉,省的走后,真以为自己不行了。
想到这里。
李在华收敛心神,开始自己的计划。
他拿起桌面的手机拨打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