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评论京城空气污染严重。
在1999年申奥承诺里面就有一项:如果申奥成功,要在奥运中心区实现公交系统零排放的目标。
随着申奥的成功,新能源汽车就已经作为科技奥运的12个重点专项之一。
孙逢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此项目的首席专家。
为了奥运项目,团队做了很多的技术攻关。
要实现电动汽车在两个多月内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这个挑战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且,技术人员还不允许进入鸟巢那些场地,只能在场馆外进行监控。
2003年,在得知技术人员无法进入之后,就开始搞起了远程监控,在京城的道路上做电动汽车的可靠性运行。
这就是车联网的前身,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条件的制约,成就了大夏国车联网系统的提前问世。
真的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过了没一会,孙逢春院士也第一时间来到了会议室里。
校长为刘阳和孙逢春院士进行了相互引荐。
孙逢春在得知刘阳的来意后,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
对于刘阳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孙逢春也是佩服不已。
随后大家就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工作。
刘阳首先是让孙逢春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说来说去,刘阳个人总结就是缺钱。
孙逢春提出来的问题,刘阳只要拿钱砸都能砸成功。
紧接着,孙逢春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团队发展情况。
从当初4人研发小组开始,至今团队已经壮大到了三十人的规模。
看着孙逢春高兴的表情,刘阳也是有些无语了。
看来还得给孙逢春院士好好的洗洗脑才行。
要做就要做最高端的,即便是三十个博士,你能研究出花来啊。
人多力量大,大力出奇迹是刘阳一贯奉行的原则。
于是,刘阳直接就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孙院士,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首先,我表明一下自己对于电动车产业的态度。
那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全世界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