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叔孙通瞳孔放大一瞬,却没有在心底批判皇帝的异想天开,而是郑重询问发生了什么。
此时郅都已经领命离去,内殿只剩君臣二人。刘越也不见外,拉着他相对而坐,亲自给他倒了碗蜜水,恍然不觉叔孙通眼底的感动,继而解释:“南越王孙愿与我大汉同甘共苦……”
叔孙通震惊了。
待了解前因后果,他来不及愤慨,捧着碗感叹:“王孙真是我大汉可亲可敬的朋友啊。”
他是真没料到,短短不到一月的“熏陶”,竟是让赵离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该说是陆贾教学能力太强,还是他们小看了赵离对礼教的渴望?
这样的思考只是一瞬,天子召他来的目的在哪里,叔孙通再明白不过了。那张略显精明的脸浮起了冷笑:“赵佗小人之心,无非是畏惧我大汉在番禺施加影响,才耍这不入流的手段……”
“不愧是前秦有难,南逃自立的亡国之臣!”
气冲冲地对着皇帝骂了南越王几句,要多讥讽有多讥讽,那功力,没有八百年水平都骂不出来,刘越心里顿时舒畅。
见陛下听得高兴了,叔孙通喷出一口气,又说:“可惜我那些学生,只能受这些罪喽。”
刘越点点头。
天高皇帝远,那些儒生只能自己熬,顶多靠着医者的照拂,祛除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可医者也不是万能的,什么时候丢了命,又有谁知晓?
君臣就着赵佗的诏令讨论了一番。除去宗主国告知藩属的必要强硬措辞,需要他这个奉常草拟(因为负责此项的陆贾不在),叔孙通还真的思考起刘越方才的玩笑话——赵离入汉籍,唯有前来长安当质子一途,思来想去难免浪费。
可登上南越王之位……
乍一听很离谱,细细一想,太子赵仲始是他爹,赵离乃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嫡次子!虽说上头有一个更名正言顺的哥哥在,可继位的事,又有谁说得准?
朝鲜六王子那么个小娃娃,都能躺赢当新的朝鲜王,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谋划。
叔孙通整个人都精神了,一双眼绽放着炯炯光芒,压低声音道:“陛下,我们何不仿照朝鲜旧例,扶持新的南越王呢?”
……
刘越用赞许的眼神望着他,狗头军师刚好讲到点上了。
皇帝翘起腿,一根手指竖了起来,同样压低声音和叔孙通说:“一切的关键,便是赵佗的头疾能不能痊愈。”
叔孙通凝神一想,急了。
早知道就不派淳于意南下了,这般妙手回春的医术,万一给人治好,他岂不是吐血三升?
正当他想说些什么,刘越笑而不语,那笑容有些坏,也有些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