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早有准备的采女眼疾手快,迅速端起虎子(便器),小心翼翼地扶住蔡邕。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与狼狈,与之前的严肃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到蔡邕那狼狈不堪的呕吐场景,卢植的眼中忽然涌起一阵酸涩,仿若一阵酸涩的潮水在眼眶中涌动。
他微微偏过头去,像是要努力隐藏眼中那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陛下以为,臣之所坚持,仅仅是为了儒士之利吗?”
卢植的声音略显沙哑,仿若破旧的风箱在艰难拉动,其中又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而那眼神,却如利箭般透着深深的质问,直直地看向刘辩。
这自然是一种行事的手段,为的就是加大你的内疚心,从而达成我的目的。
刘辩何等聪明的人,岂会因此而忘却初心,被卢植绕进去。
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冷冷一笑,他怎会不知卢植话语中的深意?
但有些事情,可以意会,怎么能言传呢。
于是刘辩神色未露分毫,面容依旧诚恳庄重,语气沉稳地说道:“卢师您乃古文经学之大家,一生秉持正道,所讲之道理,皆为国家之兴盛、百姓之福祉着想。
可今文经学那帮人,看似将道德奉为圭臬,整日高谈阔论,道德之词不绝于口,仿佛道德之楷模。
实则,他们心怀叵测,在那看似光明正大的言论之下,夹杂了太多的私货。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巩固自身权势,全然不顾国家之安稳、百姓之死活。
朕之所以不计个人荣辱生死,想的是什么呢?
不够觉得,这世界不应被此等宵小之辈所掌控,不应陷入如此乌烟瘴气之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辩稍作停顿,目光愈发坚定,宛如璀璨星辰般凝视着卢植,继续说道:“其实,我也能明白卢师的想法和追求。
卢植毕竟是天下士人的领袖。
朕能为卢师所做之事,便是针对这四科策选之后脱颖而出的俊杰,增加一门孝廉的课程。
理由也很充分,这些俊杰固然才华横溢,然而,于孝廉和忠义之理解,或尚浅薄,或者说没有达到高的要求。
朕以为,不应让他们即刻前往地方任职。
他们需一段时间来研习真正的孝廉和忠义之道,深刻领悟为官者之责任与使命。
卢师,若你担忧朕此举有夹杂私货之嫌,大可放心。
朕欲请卢师担任这些俊杰的孝廉忠义教习,由你来引导他们,为他们拨开迷雾,指引正途。
若如此,仍不能令卢植满意,朕实不知当如何是好了。”
卢植闻罢,又是一声悠长的叹息,那叹息声似从灵魂深处艰难挤出,饱含着无尽的无奈。
他神色落寞,眼中满是自责,幽幽说道:“陛下,臣是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本应洞察世事,为陛下遮风挡雨,为陛下指引前行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