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贴着崭新的吉祥对联,横批“开业大吉”。
大门右边放着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
“新店开业,杂鱼干,六毛一斤,买五斤送一斤!!”
怕有老人家不认字,童伟站在旁边,红着脸吆喝。
他一开始还不太好意思,三点半过来的,海鲜市场灯光昏暗。
来往的人都是来进货的,挺多人。
可是人家愣是不过来看几眼,统统去别处看了,毕竟不少老板都想进新鲜的海货。
这可不行啊,童伟想到老妹的叮嘱,心一横,闭眼就喊。
十分钟后,居然有不少老板被吸引过来。
又翻、又闻,还试图讲价。
童大刚是真老实,普通话不太会,磕磕巴巴的指着一个个放在麻袋上的木牌道:
“就…就这个价波,我侄女讲滴,开业没法子,只能五斤送一斤,要点人气,都亏本了,再少我们要喝西北风了波。”
“不贵滴,你看那两家,一样是寄个价,我们还送一斤,等后天就不送了。”
来买鱼干的顾客艰难的听,抓住关键词。
又仔细看了下手里的杂鱼干,货也不错,和别家差不多。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买!
有这个想法的人,还有货郎,他们可是这年代卖货主力军。
走街串巷不算什么,不靠海的偏远村落都走。
挑着扁担的,推着架子车的,拨浪鼓、铜铃铛摇得咚咚响。
关键是他们什么都卖,小到针头线脑、小孩的糖果、火柴蜡烛等等。
大到从某些渠道倒腾过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总而言之,只要有得赚,这些精明肯干的货郎都会进货。
这不,童瑶推出五斤送一斤的杂鱼干,就吸引了他们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