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纸上把基本框架定好,再往里面填内容。
连着一个多小时,她都把时间花在了梳理报纸和文件内容上。
最新的妇联相关政策,报纸上和妇女儿童相关的人事物,她都一一摘抄下来,按照时间排列好。
哪些是已经过了时效的,哪些是现在家属区的妇女同志们最需要知道的。
这些政策方针的选择反而是最简单的。
难的是除了政策方针以外的内容。
之前姜琴看那板报上,就是一篇歌颂妇联工作的文章,一共也就三四百字,看着洋洋洒洒,实则没什么具体内容。
要是姜琴求稳,或者是偷懒,自然也可以这么来一篇。
以她现在的文笔,不说写得多花团锦簇,但她自信能比那篇强一些。
但她现在要站稳脚跟,这样四平八稳的文章就不在她考虑范围内了。
因为自己就在准备一本长篇儿童文学,她下意识的思考方式也在往孩子身上走。
本身妇联的责任就也包括了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加上刚才顾一宝说的学农和忆苦饭,也给了姜琴一点灵感,她很快就在信纸上写下几行字。
刚准备再看看时间呢,就听得外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王娟是人还没到,笑声先进门。
“小姜妹子,在家吗?”
姜琴赶紧从屋里迎出去。
王娟很干脆说明来意:“我家乐欣说学校要搞学农,明天要带忆苦饭,我想着你家一宝虽然是育红班,但应该也要搞,就来问问你,要不咱两家一起准备?”
简直是及时雨。
姜琴赶紧点头:“我才刚想着去你家里问问你,这忆苦饭怎么做的,没想到你就先来了。”
又问她:“王姐,这忆苦饭要准备哪些食材?我看看家里有没有,没有的话还得去菜站买。”
王娟说是问,其实她心里也知道,姜琴八成是会答应下来的。
毕竟姜琴家里连灶都还没砌好呢。
王娟:“忆苦饭说白了就是萝卜缨子和米糠煮的糊糊,但是单就忆苦饭吃不饱,我一般还会给乐欣带两个二合面馍馍。”
又道:“这些东西我那都有,你就别拿了。以前我都是跟张玲子一起蒸,两家分分,这不,张玲子不在,我一个人蒸一锅馒头也吃不了,想着你家的灶还没砌好,这才想找你一起。”
王娟这么说,姜琴也不能真什么都不拿,占人家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