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晚秋可不是大院儿里有些小媳妇儿那么唯唯诺诺,她可是敢跟婆婆动手干仗的彪悍女子。
杜鹃:“不知道呀,哎我看看去。”
她缺的就是一个望远镜啊!
哎,如果他家比胡家楼层高就好了,还能居高临下,这会儿往上看,就不太能看得清。杜鹃碎碎念,这会儿杜国强也整理好了自家的票据。
陈虎梅:“咋样?”
“够了!”
陈虎梅:“那我明天就去找陈工。”
杜国强点头,说:“行。”
杜鹃快要过生日了,他家三个大人是打算给杜鹃买个手表做生日礼物的。其实杜鹃一上班,他们家就想买了。但是没有票啊!像是电视机缝纫机还有手表收音机,这种票,黑市儿都不好寻摸。
要是换了别的城市或许容易点,他们市比较富裕,厂子也多,城里条件好的还是挺明显得的。只要家里工人多,攒一攒都是能买的。再说置办家当,很多人都是觉得早买早享受。
所以很少有人得了票往外出,越是出的少,价格越高。而价格越高,大家反倒是越不舍得出,想自己留着用。就怕出了之后自己再想买,还得花高价。
这一拖二拖,磨蹭到现在。
最近还是陈虎梅他们厂子有个老工人因为技艺大比武拿了一个奖励,才乐意兑出来。不过人家不要钱,就想换粮票。老一辈还是更乐意存粮食的。
虽说换钱也成,但是也不是人人都乐意花钱去黑市儿买高价粮。算起来也没那么合适还麻烦很多。
换粮票,自己花正常价格买,这才是大多数人乐意做的。
杜国强:“咱家能在系统里换粮食,粮票兑出去不影响吃喝,这种事儿也不用藏着掖着,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我回乡下跟家里倒腾了点粮食过来应急。”
这年头儿城乡差距巨大,大家都想进城,但是年景好的时候,乡下也不缺粮食,倒是饿不着。
今年年景儿就不错,这个借口可以的。
“我记得剩的粮票不太够,没想到够了。”
陈虎梅嘀咕一句。
陈工要的其实还是挺多的,但是也是市场价了。
杜国强看了媳妇儿一眼,感叹自家媳妇儿真的大大咧咧惯了。
他说:“我用家里的白面跟楼上云婶子换了粮票,还跟老高他们家换了点。凑了凑的。”
这种倒腾来倒腾去换票,这年头儿很常见。
杜国强也很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毕竟也快三十年了,还能不习惯不适应?
他做事情很稳妥的,倒腾了一圈儿,说:“我还借了几张,好在咱家人多,翻过月就能还上了。”
陈虎梅:“行。你有数儿就行,你晓得的,我跟我哥对这方面都不太行。”
这倒不是他们兄妹蠢升天,纯纯是生活经历造就的。他们的父母就是意外横死,那会儿又没解放,真是都不知道自己哪天就嘎嘣没了,自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总好过死掉的那天还啥也没享受过。
等解放了没几天,陈虎梅又跟杜国强结婚了。
这家里就有杜国强操心了,她也就习惯了。
“那你想买什么手表?梅花?还是飞轮?”